香港商報
-- 天氣
詠春融入香港 蜚聲海外

詠春融入香港 蜚聲海外

責任編輯:黃鶯 2024-01-04 09:57:3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早期,詠春拳以廣東佛山為中心,逐漸傳播到周邊地區。上世紀50年代,葉問將詠春拳帶到香港。他以教授詠春拳為生,有教無類、廣結善緣,吸引了各行各業眾多拳迷前來拜師,先後在多地開班教學並成立詠春聯誼會(後改名詠春體育會)。至此,詠春在香港的發展逐漸壯大。

 進一步剖析詠春在香港的推廣傳承,主要係兩個脈絡,血脈相傳以及師徒傳承。葉問宗師的兩位兒子,長子葉准及次子葉正,由學習到授拳,繼承父業,一生致力推廣詠春拳術。葉問自1949年起在香港授拳,門下的知名徒弟和徒孫不計其數。而作為得意弟子的李小龍深得其教。美國生活期間,李小龍開設了多家武館,將詠春拳教授給了當地學生,其弟子來自世界各地。李小龍還結合詠春拳的精髓,創立了新武術體系——截拳道。李小龍通過參演影視作品,將中國武術的魅力展現給全球觀眾,為詠春拳在世界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葉問過世後,部分弟子在香港開設武館,繼續將詠春有系統地傳承及保育。如今梁相系、駱耀系、徐尚田系、黃淳樑系,仍然在香港以至海外發揮不同程度的影響力。2014年,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將葉問詠春列入名錄。

 葉問將詠春拳傳入香港,使詠春在香港不僅是一種武術,更成為一種文化。為何葉問選擇香港?這與香港當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上世紀50年代,香港剛剛擺脫戰爭的影響,社會民生逐步開始復蘇和發展,成為一個經濟轉型中的港口城市。與此同時,香港的文化包容性,亦為詠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時的香港治安卻不盡如人意。例如,巴士司機和售票員每天都要面對社會各階層的人,其中不乏流氓地痞等三教九流之輩。巴士上時常發生摩擦紛爭或逃票等事情。詠春拳的技巧不需要過多的動作,以狹窄的姿勢和低馬位為特點,適合近身搏擊,無疑非常適合巴士這樣狹小的空間,因此許多巴士司機和售票員開始向葉問學習詠春。不少女性學徒,皆抱着防身自衛的心態學習詠春。以至於各個階層、各行各業相互帶動,令學詠春成為風氣。就連警界人士也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紛紛參與其中,尋求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詠春的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

 香港的地理環境對詠春拳的發展也十分有利。過去香港有許多擅長武術的宗師,如蔡李佛、洪拳、白眉等,但現在他們所教授的武術例如螳螂拳等,已經很難找到教練。這主要是因為香港的空間問題。螳螂拳一類需要大量的空間進行練習,而香港的租金昂貴且空間狹小,導致武術師傅很難在這種環境下繼續尋求發展。相比之下,詠春拳能夠克服空間問題,葉問曾在三百平方呎的空間內教授徒弟詠春,因此詠春得以克服萬難,在香港一直傳承。

   頂圖:李小龍為推廣中國武術貢獻良多。資料圖

微信图片_20240104082433.jpg

責任編輯:黃鶯 詠春融入香港 蜚聲海外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