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老子:逆向之光(外二則)

老子:逆向之光(外二則)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12-30 19:22:31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何進

老子的無為而治,大道而為,太智慧了。他的逆向思維,教人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不同側面凹凸有致地去了解事物的本質,與儒家說的仁愛、禮義、孝道完全不一樣。他認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不爭思維,乃與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矣,他倡導的退、守、柔、弱,不爭而自能勝也。利他思維,乃水善利萬物,只有利他,才百戰百勝。戰勝自己的思維,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已者強。守柔貴雌的智慧,他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人生與草木皆如是。重視「無」之價值,容器、碗、杯,皆空無,所以能裝東西,房子亦然,因空能住人。人們很容易看見實物,往往忽視無。守正出奇的思維,正乃原則立場,奇乃出奇不意,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原則,但要學會靈活運用,善於創新。老子不愧為大智者,他通過對人類存在的思考與探索,讓人通過理性思維和思想,與整個宇宙和整個人類世界相遇進而結合在一起,從而給出人的定位,讓人的心靈充滿無限渴望,並且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哲學不僅可以擴充我們對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與本質差異看法,而且更能豐富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人類群星璀璨的哲學世界裏,老子像一面銅鏡,他充滿睿智與穎悟的眼光 ,指明了一條我們應對人生磨難、保持內心寧靜、擺脫困境的路徑,並直視着我們的精神和靈魂。

澄明之境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深究,儒學精神是有活力,有彈性,有容納力的,我們可以從曾國藩的身上獲得這種認知。曾國藩與那些愚頑淺薄、保守落後、世故油滑、利慾薰心的官僚不同,他掌握了儒家的真義與精神,在終其一生的沉浮與天地的混濁不堪之中,身體力行,踐行傳統理念和堅守傳統價值觀,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被譽為「古今完人」。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精深博大,也證明了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實事求是,經世致用,反身而誠的認知使他超越了時間,超越了自我,擺脫了權貴、塵俗給仕途、生存帶來的壓力和挑戰,能夠從前人、他人和自身學到的知識以及教訓中悟出經驗來,並獲得大智慧。我非常贊同他說的:「學於古,則看書籍;學於今,則多覓榜樣」。「不說大話,不務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他善言善行,善進善退,善誠善信,善愛善孝,善仁善念,人格之美集中在他身上,彰顯了風雨飄搖的人生淒婉而又絢亮的魅力。正如梁啓超先生評價的:「……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撥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卓絕堅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曾國藩經過不斷的沉澱打磨,最終走入了道德的化境,他有大胸懷,真性情,達到了高尚澄明的境界!

還原生命本真

蘇格拉底是個非常現實的思想家,他與當時雅典民主城邦的「智術師派」主張的「人本主義」思想不感興趣,雖然這種「人本主義」是對傳統宗教文化的一種反叛,在思想認識層面代表着一種進步。但它只具有相對價值的人之「本性」和「才能」及其所處的特殊城邦政體為基礎:強者治人,弱者治於人。而蘇格拉底卻持有異議,他認為在一個政治體制、宗教意識和傳統價值受到猛烈衝擊的社會中,力圖設法為人們展示一條「認識自我」的道路。哲學的最高目的是指導生活,和之前的諸多自然哲學家不同的是,他把人的地位放回到了思想的中心,通過類推法以及從具體事例到抽象概念,尋找和確定什麼是「美好」和「高貴」的真正本質。其實,「智術師派」依舊帶着統治者的氣息來倡導人本,缺乏真正的公平與公信力。而蘇格拉底的「認識自我」從人的本質特徵出發,對人的意志與信念重新認識。他認為,唯一美好的東西是「知識」,唯一醜惡的東西是「無知」。從認識自我開始,還原真實的生命本真以及藐視追求物質、注重開拓之精神,在與自然和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人的自我之意志,通過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真正找到屬於人類自己的高貴品質與生命價值。

頂圖:圖為香港中學生在安徽名人館裏的老子雕像前駐足觀看。中新社

責任編輯:林鏗泓 老子:逆向之光(外二則)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