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民意建言】試點推行新資助房屋分配機制

【民意建言】試點推行新資助房屋分配機制

責任編輯:蔣璐 2023-12-25 08:56:4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黃遠康

    香港最重要的社會議題,莫過於房屋和安老。樓價過高,加上資助房屋供應不足導致大量青年人無法上樓,影響他們成家立室的進程;院舍配套不足,加上安老政策未完善,則令長者及未來的退休人士憂心忡忡。筆者認為,要做到一石二鳥,解決兩大重要民生問題,就要先改革資助房屋,尤其是居屋的分配制度。

    現時居屋分配制度只考慮申請人的收入和資產。只要符合相關要求,最終能否購置單位則全憑運氣。表面上,這套制度可保障所有夾心階層都有平等的申請機會,但實際上,它並沒有考慮申請人的需要,例如申請人的年齡及申請次數、家庭人員數量、是否與年幼子女及年長父母同住、目前的住屋環境等。因此,成功購買居屋的幸運兒,不一定是最有住屋需要的市民。而近年愈來愈普遍的現象,就是業主在轉售限期屆滿後立即出售套現取利。也有一些沒有迫切住屋需要、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趁起薪點較低時購置居屋。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導致珍貴的房屋資源無法落入真正有需要的家庭身上,亦難以解決社會重要民生問題。

    現行政策未考慮實際需要

    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就要改變現行的分配制度,使之既能解決市民的住屋需要,又能更好改善安老問題,而新加坡正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對象。新加坡的組屋制度,類似香港的居屋,同樣是讓市民有一個可負擔的自置物業以安身立命。不過,當地的做法,主要是考慮申請人的需要,並向特定人士給予一定的優先配額。例如新加坡重視家庭倫理互助關係,鼓勵子女反哺年長父母,因此,當地推出「已婚子女優先抽籤計劃」,為願意與父母同住,或是居住在同一社區的申請人提供便利。

    這種制度的好處,在於其考慮申請人的家庭背景和實際需要,並以資源傾斜以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或生活在同一社區,實現以家庭為本的安老政策方針。當然,香港地少人多,如果在現有十分緊張的居屋單位儲備中推行類似計劃,恐怕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選擇在未來可興建大量單位的新發展區中試行有關計劃,是比較可行的做法,而將軍澳137區正提供良好的契機。

    將軍澳137區位處康城以南一帶,與小西灣只有一海之隔,是區內大型發展土地,預計在未來10年提供5萬個單位。鑑於公營及資助房屋供應持續緊張,該區的公、資單位會佔多數,與私樓單位的比例將會是5:2:3,即提供約一萬個資助房屋單位。筆者建議,有關的分配方法,除了按照慣例分成綠、白表外,亦應將其中四分之一單位,即2500個改劃為「已婚子女優先抽籤計劃」,亦即如果申請人願意與父母同住,或是父母皆住在將軍澳區內,則可獲優先分配單位。

    推動家居安老取代院舍安老

    這種做法有三個明顯的好處。第一,將軍澳本來就是年輕人多的社區,以將軍澳南為例,超過四分之一人口屬於35歲或以下,對於正值適婚年齡的居民而言,提供一個有利他們安居置業的機會十分重要。第二,政府經常強調土地和人手資源有限,必須以家居安老取代院舍安老,然而家居安老除了需要樂齡科技和社區配套的支援之外,家人的陪伴和關心同樣不可或缺,同住一區正正可以加強聯繫和方便照應,填補部分現行安老政策方針的不足。第三,由於將軍澳人有更大機會繼續在將軍澳居住,有助加強社區紐帶,提升社會資本,可以促進社區和諧穩定。假如這個方法可以實現不同的社會價值,當局更加可以應用到其他區域,使之成為恒常性政策,為市民提供更大的便利。

    公共資源是非常珍貴的,政府應考慮修補現有政策漏洞的同時,也要極大化資源可以實現的社會價值,讓社會最緊迫、最嚴重的問題可以早日得到紓緩。(中通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蔣璐 【民意建言】試點推行新資助房屋分配機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