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發射三支「穿雲箭」 金融「讓利」看得見 深圳今年1-9月企業貸款利率持續處於歷史低位

發射三支「穿雲箭」 金融「讓利」看得見 深圳今年1-9月企業貸款利率持續處於歷史低位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3-12-20 09:54:01 來源:深圳特區報

歲末迎豐年,記者獲悉深圳金融業今年以來「收成」喜人,有力支撐全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10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91731.04億元,同比增長8.8%。而更能說明問題的是,金融「讓利」看得見:今年1-9月深圳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利率持續處於歷史低位。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認為,展望明年,深圳要繼續把金融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調動金融資源覆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領域和關乎國計民生的薄弱環節。

「實體經濟健康運行,離不開金融源頭活水。」余凌曲表示,今年深圳金融工作射出了三支「穿雲箭」, 提升金融服務適配性,以高質量金融促進經濟循環暢通。

「活動箭」 金融機構架橋樑

第一支便是「活動箭」。

12月15日,作為2023年度收官之站,「深圳創投日」走進香港專場活動,舉辦了「香港高校-南方創投網大健康領域路演」活動。8個來自香港高校的優秀科創項目,為來自高特佳、分享投資、力合創投等一線投資機構大健康領域資深投資人代表舉行路演,優秀科創項目得以展示和獲得「變現」良機。

舉辦「深圳創投日」「國際金融科技節」等系列品牌活動,為實體經濟與創新資本「搭幫結對」。其中「深圳創投日」自啟動以來舉辦了14場活動,已累計實現超1130億元的重大基金簽約,分賽道分區域舉辦64場路演,共646家企業參加,其中32家已獲得創投機構投資。

依托「深圳創投日」,深圳的創投生態體系進一步優化。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新增在中基協備案股權創投類基金401支,新引進落地基金家數位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3427家,規模2.2萬億元,其中包括股權創投1.5萬億元。創投類基金規模去年增長33%,增速全國第一。今年在此基礎上,前三季度再增長了12.4%。

深圳各金融主體也主動貼近實體,尋覓商機。今年深圳銀行保險業正式啟動「深惠萬企 圳在行動」活動,其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發展、科創企業、「20+8」產業集群金融服務、中小外貿企業等多個專場對接活動,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人行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7%;普惠小微貸款授信戶數同比增長19.6%。

「平台箭」 企業信貸有舞台

第二支是「平台箭」,深圳今年以來推進「金融驛站」「深圳金服平台」等平台建設運營,打通服務實體經濟融資「最後一公里」。

在深圳,中小微企業經營遇到資金問題,到「金融驛站」歇歇腳,就會找到資金來救急。

從事表面貼裝技術代工服務的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因採購大量原材料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向設立在建行西麗支行的金融驛站反映情況後,工作人員現場調研企業資金和風險狀況,次日便指導企業線上操作,貸得100萬元低息資金,緩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上半年,深圳金融驛站的企業訴求響應辦理完成率達95.1%,線上線下累計解決融資金額857.8億元。

以徵信換融資,今年以來,深圳推動轄區銀行聯合地方徵信平台,充分發揮數據+技術優勢,不斷提升徵信供給質效,創新推出「個體通」「小微通」等系列徵信產品。截至目前,徵信系列產品累計服務企業31萬餘家,促成企業獲得融資1903億元。

傅先生在深圳華強北電子世界經營着一家電子元器件銷售門店。這段時間,他計劃為年底的訂單銷售旺季採購更多原材料,但苦於手頭資金不足。了解到深圳推出「小微通」徵信產品後,傅先生便在深i企的「獲融資」窗口進入「小微金融暢通專區」,根據指引操作便輕鬆獲得銀行的授信額度。

「流程很簡單,填寫資料後很快就獲得了50萬元的授信額度,這對我們公司年底沖銷量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傅先生說。

「政策箭」 政府之手大有可為

推動實體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穩步復蘇,深圳還射出第三支「政策箭」,今年以來連續推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製造強市、外貿發展等利好政策,助力實體經濟平穩復蘇。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科技企業貸款、綠色貸款、製造業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佔比分別達到11.7%、9.1%、11.5%、18.9%,均已提前完成金融「十四五」規劃設定目標。

明年金融工作如何開展?余凌曲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提法一脈相承,為深圳金融指明前行方向。

第一篇文章是科技金融,深圳應加強投貸、投保貸、投貸擔等多元組合,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多元化發展,構建「全鏈條」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第二篇是綠色金融,聯動港澳推動氣候投融資和綠色金融工具使用,加快建立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第三篇是普惠金融,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民營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特點,創新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

第四篇是養老金融,深化「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針對性招引財富金融和資產管理機構,發展各類個性化養老金融產品。

第五篇是數字金融,推動金融機構與業務模式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拓展數字人民幣在跨境商戶支付、貿易融資、供應鏈融資等方面的創新應用。(深圳特區報記者 沈勇)

責任編輯:鄭嬋娟 發射三支「穿雲箭」 金融「讓利」看得見 深圳今年1-9月企業貸款利率持續處於歷史低位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