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粵數字經濟規模6.4萬億  數字經濟核心企業逾58000家

粵數字經濟規模6.4萬億 數字經濟核心企業逾58000家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2-09 21:26:4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暨數字灣區發展論壇12月8-10日在廣州舉行。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南部市場主管合夥人張立鈞(香港譯為羅兵咸)在論壇上發布《數聚灣區智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3》(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 6.4萬億元,香港數字經濟規模超千億港元;廣東數字經濟優質企業有58039家,其中深圳的優質最多達27598家,占總數的47.55%。報告認為,當前的大灣區數字經濟具備了集群式創新的核心要素和條件。

 據悉,長期扎根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普華永道,服務企業和研究產業經濟發展,今年初以來,聯合與中山大學、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對大灣區數字經濟進行產業調研和企業分析,形成了該報告。

微信圖片_20231209212420.jpg

 粵數字經濟總量連續六年居首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占GDP比重41.5%,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粵港澳大灣區成我國數字經濟最活躍城市群,2022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 6.4萬億元,占全國數字經濟增加值比重達12.8%,總量連續六年第一。而同處大灣區的香港,數字經濟規模超千億港元。

 該報告解構了智能網聯、工業機器人、電子信息製造和生物科技四個細分賽道,重點關注廣州南沙、佛山順德、東莞松山湖、深圳河套以及香港等區域,挖掘出一批實踐案例和創新經驗,摸清了數字經濟產業家底。

 在結合企業實力、科創能力、專利積累度、投融資表現、等構建數字經濟優質企業指數,報告對廣東數字經濟核心領域企業進行畫像,挖掘出優質企業有58039家。

 在廣東58039家優質企業中,深圳的優質企業最多,有27598家,占總數的47.55%;其次是廣州,優質企業15740家,在智能網聯汽車、數字創意賽道的廣州企業數量最多,而東莞、佛山、中山等城市則在高端裝備智造、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等賽道湧現一批優質企業。

 香港數字經濟規模超千億港元,優勢產業在於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澳門數字經濟處於發展初期,但TO C的市場紅利最為吸引,數字文旅就是最重要的業態之一。

 報告指出,數字技術正重構大灣區的產業生態,政府、鏈主企業、上下游生態企業、產業載體、產業資本以及服務機構存在多元角色互動,已形成一個產業發展的全生態結構。

微信圖片_20231209212424.jpg

 追趕世界級灣區 大灣區具備核心要素

 粵港澳大灣區同樣具備特色發展路徑。在科技創新方面,廣深港科技走廊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集群第二位,廣東有國家「雙一流」高校9所,R&D投入位居全國第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粵港澳聯合實驗室超過50個;香港有五所大學進入世界大學排名Top50。大灣區積聚了世界500強企業25家,超過了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但企業利潤與其他灣區仍有差距。

 據此,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兼具了舊金山的科創要素,但需進一步提升培育企業規模和產值提升,同時香港和深圳也具備了紐約灣區的金融要素,再疊加看齊東京灣區的珠三角先進製造集群,大灣區數字經濟具備了集群式創新的核心要素和條件。

 「數字灣區」需破解跨境數據要素流通瓶頸

 數字經濟時代是數據的時代。報告指出,數據要素已存在於企業的生產、分配、流通、管理等環節,並成為最迫切開發變現的「富礦」。不過,該報告認為,當前數字灣區的障礙在於跨境數據要素流通,粵港兩地在數據資源的確權、交易、流動等方面機制和渠道不暢通,跨境數據資源交易規則不明朗。為此,廣東最近出台的《「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中最強調需要突破的。

 張立鈞強調,數據暢通流動是數字灣區建設的基礎,建議大灣區要藉助河套合作區積極開發利用和管理數據資源,完善粵港澳三地數據跨境流動規則,尤其是藉助河套合作區探索「數據特區」試點,實現深港跨境數據合法流通。(記者黃裕勇)

責任編輯:程向明 粵數字經濟規模6.4萬億  數字經濟核心企業逾58000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