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央定調2024年經濟 釋放重要信號

中央定調2024年經濟 釋放重要信號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2-09 09:2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3年中國經濟怎麼樣?2024年中國經濟怎麼幹?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了2024年經濟工作,強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釋放重要信號。

 總結2023年經濟形勢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

 對於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上述判斷有數據的支撐: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對中新財經表示,會議總體肯定了今年經濟在內外部複雜形勢下取得的成就,即「回升向好」。今年中國經濟總體處於疫後恢復態勢,完成全年目標是大概率事件。

 當前,國際主流聲音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分別將2023年、2024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4.2%上調至5.4%、4.6%;經合組織(OECD)近期將2023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1%上調至5.2%。

 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當前,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需求仍顯不足,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國經濟怎麼幹,備受海內外關注。

 對於2024年中國經濟,會議提出一系列要求和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等等。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穩中求進」的提法一以貫之,如今在後面加上了「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如何理解這一新提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張連起對中新財經表示,這一提法強調了「進」的重要性,「穩」是「進」的基礎,「進」是「穩」的結果。要精準加力,強化政策協同和一致性,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為高質量發展而「立」;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資外貿基本盤。經濟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中新財經表示,這意味着在經濟政策制定上,要保持穩定,同時也要有進取心,不斷推動經濟發展。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先立後破,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

 羅志恆認為,這有利於推動明年經濟向好,夯實恢復的基礎。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是「進」的前提,而穩定經濟環境的取得也需要積極進取的政策支撐,「進」的政策促進「穩」的形勢和穩的預期,比如財政、貨幣和房地產政策等。明年預計能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主要動能將是服務業、高端製造和基建投資。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會議指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副所長盛磊認為,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要推動各部門進一步強化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密切配合、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在具體工作上,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更加注重政策安排的輕重緩急,防止出現「合成謬誤」問題,打好政策組合拳,維護好穩定可預期的宏觀政策環境,營造幹事創業、共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羅志恆認為,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這有利於避免「合成謬誤」,有利於穩定預期的形成。政策要生效和提效的前提是政策之間的系統謀劃和協調性,就是避免收縮性的非經濟政策衝擊擴張性的經濟政策,從總體大局出發而非部門本位出發。近年來財政與貨幣政策持續協同,貨幣政策配合財政發債、化債,貨幣金融政策支持房地產風險防範等等,預計明年將繼續延續。

 羅志恆表示,財政政策基調一方面保持積極的態勢,即加力以支持擴大總需求、防範化解經濟社會風險,另一方面又提出了「適度」和「提質增效」,也就是說要根據經濟社會需要來實施,不搞大水漫灌,積極的財政仍是高質量發展框架下的積極,避免大幅提高財政風險,讓財政更可持續。

 ——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會議指出,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記者注意到,2023年消費熱點亮點明顯增多,前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9%,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3.2%。消費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盛磊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從投資角度來看,就是要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領域,找到擴大內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合點,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羅志恆認為,會議對消費和投資的關係從經濟循環的角度做了更深刻的闡述。從「三駕馬車」的角度來看,消費和投資都是需求,但是消費是終端需求,投資要承擔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作用,而不能只簡單理解為需求,如果將投資只理解為需求,將會產生諸多無效投資。因此,消費的提振引發製造業投資增加以增強福利和效用、基建投資增加以改善消費環境等;投資增加尤其是高質量的投資增加將創造和釋放需求,比如新的更優質的產品誕生就創造新的需求。

 ——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

 會議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

 當前,中國外貿面臨較大壓力,但暖意漸濃。海關總署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進出口3.7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10月擴大0.3個百分點。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認為,近期中國外貿改善得益於多個方面:全球經濟逐步復蘇,疫情產生的「疤痕效應」逐步消除,對中國進出口恢復形成基本支撐;穩外貿系列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各類市場主體對不確定性逐漸適應並積極應對;制度型開放加快等。

 朱克力認為,會議釋放的信號表明,中國經濟政策將保持穩健和進取的平衡,加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責任編輯:朱劍明 中央定調2024年經濟 釋放重要信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