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美國插手加劇南海緊張局勢

【張眼看天下】美國插手加劇南海緊張局勢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3-11-29 17:07:22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最近一個階段,南海形勢不太平。11月21日起,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啟動了為期3天的聯合海上和空中巡邏,從巴士海峽距離台灣島最近僅140多公里的雅米島附近開始向西航行,進入南海,成為2016年按下暫停鍵之後的首次重啟。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稱,此舉是加強兩軍互動合作的「重大舉措」,「將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環境。」

 緊接着,11月25日,菲律賓又與澳大利亞破天荒地在南海展開持續3天的海空聯合巡邏。馬科斯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菲律賓將派遣兩艘海軍艦艇和5架偵察機,與澳大利亞的「圖文巴」號遠端護衛艦和一架P-8A海上偵察機同巡南海。

 澳大利亞副總理兼防長瑪律斯在聯合聲明中強調,澳菲雙方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安全、繁榮的地區,確保主權和既定規則受到尊重。馬科斯則稱,這是兩國之間「戰略和防務夥伴關係日益加強和深化的實際體現」。

 美菲、澳菲先後在南海舉行聯合巡邏絕非偶然,反映了拜登政府試圖利用南海爭端強化美軍的前沿軍事部署,增加中國維護地區形勢穩定的成本,遏制中國海上力量的崛起。可以說,美方放棄表面中立、變本加厲地在中菲之間拉偏架的政策是一以貫之的,並未因中美元首三藩市峰會而有所收斂。

 11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東盟防長擴大會期間發表聯合聲明,批評中國船隻在第二湯瑪斯淺灘(仁愛礁)周圍騷擾「進行合法補給」的菲律賓海警隊和補給船,譴責中國對在南中國海進行合法作業的美國飛機和船隻採取「危險」行動,強調2016年國際仲裁法院就南中國海作出的裁決對當事方具有約束力,並呼籲中國遵守國際法義務。

 美菲還重申對《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美國將與菲律賓共同捍衛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權益和管轄權。值得注意的是,奧斯汀不止一次宣稱,這份簽署於1951年的條約適用於菲律賓公務船隻、飛機和武裝部隊,包括其海岸警衛隊,範圍涵蓋太平洋地區,包括南中國海。

 事實上,在這次中美元首三藩市峰會上,拜登本人亦老調重彈,繼續「強調美國對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持久承諾,遵守國際法,維護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和平與穩定」, 並「重申美國對捍衛印太盟友的堅定承諾」。

 南海問題的本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管轄主張的爭議。中國和菲律賓圍繞黃岩島、仁愛礁的摩擦之所以白熱化,其根本原因在於菲律賓有恃無恐,想方設法挾美國之力採取單邊行動挑戰現狀,圖謀通過「侵權、固權、索權」固化並擴大既得利益,以軍事行動、外交聲明、刻意援引等方式坐實所謂「南海仲裁案」裁決,干擾《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所達成的共識,打破了2002年以後形成的南海地區現狀,致使我國南海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菲律賓「扯大旗做虎皮」的做法理所當然地遭到中方的反制。中國海警維護中方主權和海洋權益無可厚非。然而,美方卻罔顧事實將責任完全推到北京身上。不久前,美國副助理國防部長琳賽·福特在美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的發言顯示,在南海問題上,美方只有立場,沒有是非,明顯是在中菲之間拉偏架,主要表現在:

 首先,渲染中國威脅導致南海局勢緊張。福特稱,過去10年裡,「中國擴大了對整個南中國海實施控制的範圍、規模和速度,中國軍方在南沙群島佔領和填海造地的土地上建設了許多軍事前哨,並穩步為這些前哨配備越來越多的先進軍事能力,在空中和海上的脅迫性和高風險軍事行動急劇增加,威脅到合法行動的美國、盟國和夥伴部隊。中方的做法極其危險,增加了誤判風險,遭到了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加拿大、英國和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譴責。」

 二是攜友制華被視為美國「維持和加強在包括南中國海在內的印太地區威懾力的基礎。」福特承認,美國「無法單獨應對複雜而相互關聯的挑戰,南中國海也不例外」。拜登總統關於「只有當美國與盟友合作時美國才是最強大的」的核心執政理念無比正確。針對中國軍隊騷擾南海其他主權聲索國的合法經濟活動,以及干擾他國船隻和飛機符合國際法的航行和飛行自由,美國與盟友和合作夥伴越來越多地採取共同行動。過去一年,支持加強在南海法治努力的國家數量前所未有,令美方感到歡欣鼓舞。

 三是完善安全架構提升對華威懾力。福特稱,美國已撥款4.75億美元,使東南亞合作夥伴能夠感知、分享和促進地區海上安全,包括資助可望增強盟友和夥伴能力的新興技術。除了能力投資外,美國還有意識提高了「在南中國海及其周邊地區軍事行動的複雜性,確保對華形成強大威懾力。」美國將支持由盟友和夥伴組成的多邊和小多邊聯盟,以及志同道合國家的網絡安全架構。

 福特透露,美國防部也在採取越來越積極的方法來對抗中國的脅迫,關鍵是「幫助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建立不對稱優勢,這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

 顯而易見,美國以意識形態劃線、以「共同價值觀」為據,投其所好,加大對南海干預力度已成為實施「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意在透過「投資、聯盟、競爭」策略,誘使地區國家選邊站隊,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為在對華競爭中實現「競贏」創造條件。

 這種做法在戰略上是短視的,不僅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導致中菲矛盾激化,而且無助于地區和平與穩定。在俄烏衝突處於僵持階段,巴以衝突難解難分之際,把南海攪得天翻地覆未必符合美國自身利益。

 中菲是友好近鄰,完全可以就涉海問題保持溝通對話,管控風險,由直接相關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解決海上爭議,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任何國家借助域外國家的支持,以單邊行動取代海上合作,甚至鋌而走險試圖在「南海行為準則」案文達成前製造更多「既成事實」是註定不會成功的。

 一個月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21次高官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和東盟國家宣布正式啟動「準則」案文三讀,同意加速磋商,爭取早日達成有效、富有實質內容、符合國際法的「準則」。相信只要各方理性務實,着眼大局,從「危機管控」、「衝突預防」和「合作推進」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友誼、合作之海。毫無疑問,南中國海風平浪靜同樣也符合美澳等西方國家的根本利益。

責任編輯:趙桐曲 【張眼看天下】美國插手加劇南海緊張局勢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