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舞劇《詠春》百場演出回饋深圳市民

舞劇《詠春》百場演出回饋深圳市民

責任編輯:靜文 2023-10-27 14:26:22 來源:深圳特區報

 從百場,向未來。10月26日晚8點,「深圳出品」原創舞劇《詠春》在深圳保利劇院開啟第100場演出。2022年12月22日,《詠春》正是從這裏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經歷了全國28座城市巡演、新加坡海外首秀大獲成功之後,《詠春》第100場演出載譽歸來回饋市民,尤顯意義。

 昨晚,深圳保利劇院大堂張燈結彩、裝扮一新,巨幅《詠春》主視覺海報自劇院穹頂傾瀉而下。傳統的「詠春士多」之外,演出方還特別將劇中的「米鋪」「詠春堂」等場景作了還原。《詠春》從深圳出發,第100場「回家」,受到市民、觀眾的熱烈追捧。據悉,從26日至29日,《詠春》將在深圳連續演出6場,其間還將舉辦「分享會」「研討會」等活動。

 場外 「沉浸式」打卡「回家」氛圍溫馨

 自首演以來,「深圳出品」原創舞劇《詠春》一路「創造奇蹟」,不到一年時間,已經行至百場,總編導韓真、周莉亞感嘆「時光過得太快」。不少深圳觀眾感慨《詠春》走過全國28座城市,在深圳演出的場次就「不太夠」,呼籲《詠春》「常回家演演」。記者了解到,這次「回家」演出的前幾日,所有門票就已經銷售一空。昨晚演出前,在保利劇院售票廳,還排滿了前來諮詢票務的觀眾,在得知門票早早售罄之後,都格外遺憾。觀眾楊小姐說:「一直很期待,上周工作忙,忘記買票,沒想到這就售罄了,希望加場啊。」

 此次《詠春》在深圳連續演出6場,也吸引了不少「詠春粉」從外地趕來深圳觀演。26日下午5點多,就有外地觀眾進入劇院。「我一路追着《詠春》看。這次深圳演6場,說什麼都要來。」觀眾張小姐說,她已經看了5遍《詠春》,跟隨《詠春》走過長沙、武漢、廣州等城市,「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想,這就是《詠春》的魅力,百看不厭,常看常新,《詠春》永春。」早早來到劇院的張小姐還饒有興致地逛了「詠春士多」併購買了多款周邊。她向記者介紹說,「這些人物徽章是新款,在別的城市沒有看到過。」記者注意到,深圳站的「詠春士多」的確「物產豐富」,不僅有扇子、鼠標墊、場刊、水壺、手機殼等「常規款」,還有新增的徽章、卡包等「新款周邊」。

 這些周邊也受到了深圳市民、觀眾的喜愛,大家紛紛「下單」。「回家」的「詠春士多」更加強調「本土特色」「嶺南風韻」,現場還有廣東特色的「煲仔飯」與「廣式臘腸」銷售,這波美食跨界,觀眾直呼「666」。第100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數字。當日,演出方還特別製作了「百場紀念門票」,所有觀眾均可憑藉演出門票免費領取「百場紀念票」,紅白相間、頗具復古風的紀念票受到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此外,劇院大堂還搭建了「舞劇《詠春》難忘瞬間紀念牆」,一幅幅照片,記錄了《詠春》全體演職人員從第1場到第100場,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來的旅程。許多觀眾在紀念牆前拍照、打卡。

 此外,演出方還設計了專門的打卡點。觀眾不僅可以走進方形「打卡框」內留影,還可以拿起手牌「常師傅嘎嘎棒」「詠春,真香」等作為拍攝道具。當然,現場最受歡迎的,還是復刻、還原的《詠春》舞台場景——「詠春堂」,幾乎每位觀眾都會坐上「詠春堂」的椅子,扮演一把「葉師傅」。對於這種「沉浸式」的還原,深圳市民、觀眾表示「很滿意」。「濃濃的氛圍感,感覺到了主創團隊的認真。」觀眾何小姐說。觀眾程小姐則表示,「《詠春》回家像一場派對,溫暖又溫馨。希望《詠春》在深圳多演。」當晚的演出結束後,深圳市民、觀眾大排長龍,在簽售現場與《詠春》主創團隊互動。

 場內 青春深圳風姿舞動「夢想之城」

 晚上8點,大幕拉開。《詠春》「追光逐夢」的故事正式展卷。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步一生風,是舞劇《詠春》留給許多觀眾的驚艷印象。下半場中,四大功夫門派掌門人過招的舞段更是令人熱血沸騰,成為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華彩段落。接招、過招,其中凝結着的東方審美、中華精神氣節的舞武段落,在幾位優秀舞蹈演員勁道的演繹中引發全場的熱烈掌聲。

 這其中,飾演「葉問」的青年舞蹈演員常宏基呈現出了超乎年齡的穩健收放。廣東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楊曉立曾評價常宏基在劇中的表現:「其中的打鬥節奏,相當於專業武術競技類選手連續上台表演20多次,速度很快,這是十分辛苦的。」可以說,舞劇《詠春》成就了一批深圳青年舞蹈力量,這群正處於「最好時光」的青年演員,也撐起了《詠春》演出百場的底氣。

 「今年3月,舞劇《詠春》在深圳演出,那天也迎來了我24歲的生日,當我聽到謝幕時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我明白堅守心中的執着和熱愛,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位舞台下的大男孩坦言,在得知自己將要飾演這一家喻戶曉的經典角色時,內心也經歷了從自我懷疑到舒展蝶變的過程。

 「我和『葉師傅』的年齡性格反差較大,如何跨越性格和閱歷上的巨大差距,塑造出大家心中的定位,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常宏基說,在長達一年多的排練時間裏,沒有武術功底的他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詠春拳,身上出現淤青是家常便飯。「作為一名舞蹈演員,我認為比起舞蹈技巧,演員對人物的理解和在舞台上的感染力至關重要。如果無法把角色內化於心,註定不能外化於行。」

 為了能夠走進人物的內心,真正表達出舞劇《詠春》所要傳達出「扶弱小以武輔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和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平凡人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這位20出頭的小夥子下了不少功夫。他告訴記者,從一開始較為單純而表面地表現角色的冷靜,以至於被導演批評「呆板木訥」,再到細細研究影視文學作品,走進「一代宗師」的精神世界,從而「找到了火候,『葉師傅』也一點一點在我的心裏活了起來」。

 常宏基向記者分享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張劇組演員去佛山葉問堂採風時,在該劇的武術顧問之一、詠春拳(葉問宗支)非遺傳承人董崇華的帶領下打「小念頭」的情景。「那時候,我們對《詠春》即將展開全國巡演還沒有什麼感覺,甚至沒有想到能在海外掀起熱潮。」常宏基說,轉眼間,全國巡演百場已在眼前,當全體演員陣容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舞台上聽見「詠春」祖訓那一刻,「當我作為主角之一,帶領大家一起再一次打起『小念頭』的瞬間,我們真的為舞蹈藝術傳承中華文化的豐富氣韻,為深圳文藝精品在海外得到認可和歡迎而感到萬分自豪。」

 作為一部從內容主題到審美範式,再到表達手法都極其適合向世界講述嶺南故事、中國故事的精品劇目,誕生於深圳的舞劇《詠春》塑造了一群以常宏基為代表的深圳青年文藝隊伍,而這部凝聚着嶺南大地的人文審美和中華傳統文化哲學與智慧的舞台劇作品,跨越了民族和語言,再一次印證了文藝精品對人的感染。正如該劇編劇馮雙白所說,「詠春拳法中的『搭橋』蘊含了中國傳統智慧,是交流而不是斷絕,是溝通而不是敵視,是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走過100場的舞劇《詠春》也成為一座深圳與世界、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樑,展現了中國文化氣派。(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 張銳/文 劉羽潔/圖)

 頂圖:昨晚,《詠春》第100場演出受到觀眾喜愛和追捧。圖為舞劇團隊熱情謝幕。

責任編輯:靜文 舞劇《詠春》百場演出回饋深圳市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