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第十屆中國慈展會今日開幕

第十屆中國慈展會今日開幕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3-09-15 10:54:32 來源:深圳特區報

   遇見公益,遇見美好

 就在今天

 又一國家級重大展會

 ——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舉辦

 

 本屆中國慈展會有哪些看點?

 小特昨天已為大家提前探營

 揭秘4大亮點!


 建設現代化慈善 聚力高質量發展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羅莉瓊 

 今天,為期三天的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大幕。今天起至17日,5813個機構、項目和產品集結第十屆中國慈展會,努力為中國特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故事」「中國方案」。

 本屆中國慈展會由民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全國工商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國慈善聯合會共同主辦。本屆中國慈展會將由圍繞慈善項目展示交流向關注民生服務產業發展延伸,着力呈現慈善與社會多元領域協同共進的創新實踐和有效模式,將慈展會打造成為集慈善項目、社會服務產品、科技創新應用場景於一體的綜合型展會。

 第十屆中國慈展會主會場設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1號館和2號館,展館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展會將於今天上午舉行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啟動行動暨重大資源項目簽約對接活動、主題研討會等,以十屆總結為契機,推出十屆致敬典禮、十屆特展等特別策劃,讓社會各界更好地縱覽慈善行業發展的前沿趨勢和豐碩成果。參展觀眾可以通過「中國慈展會」官方微信報名,獲取免費電子門票。

 匯聚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慈善合力

 ——寫在第十屆中國慈展會開幕之際

 深圳特區報記者 肖意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金秋九月,是屬於中國慈善的月份。

 今天,愛心之城、慈善之城、志願者之城的深圳,迎來了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共建現代化慈善,聚力高質量發展。

 圍繞慈善成果交流、慈善資源對接、慈善文化傳播、慈善生態協作,本屆慈展會着力推動慈善事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互融共促、相得益彰。

 登高壯觀天地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在制度建設、規模質量、社會參與度上取得顯著成就,有力服務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十屆中國慈展會的舉辦,彰顯了深圳創新發展慈善事業的探索和成就,既是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成果的充分展示,也是對中國慈善文化傳播的有效創新,更是對慈展會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共同富裕、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詮釋。

 「慈善樣本」,助力共同富裕的「擺渡人」

 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黨所領導的公益慈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

 把充分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納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國家戰略部署。

 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對慈善事業的重視程度堪稱前所未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國慈展會是發端、創設並永久落戶在深圳的國家級展會,自2012年首屆舉辦以來,創新性將會展形式引入公益慈善行業,成功開闢了一條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慈善發展新路徑。成功舉辦的九屆慈展會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港澳台地區,吸引了10663家機構參展,促成項目對接2620個,對接金額逾701億元。舉辦各類公益慈善活動1600餘場,近130萬人次參加展會。

 十餘年來,慈展會充分發揮全國性行業盛會影響力,廣泛匯聚各方慈善力量,積極投身服務國家戰略,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做出了慈善應有的貢獻。

 十餘年來,慈展會在開放、創新、低碳辦展中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從深圳走向全國、從深圳走向世界,不僅成為展示我國慈善發展成果、催生現代慈善理念、促進慈善資源對接的重要平台,也有力展現了我國在減貧脫貧、可持續發展等世界議題中的大國擔當,更促進了慈善事業的國際交流,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慈善、讀懂中國溫度、了解中國發展的一扇重要窗口。

 本屆慈展會是黨的二十大之後舉辦的首屆慈展會,意義重大,影響必將深遠。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實施慈善法,慈展會,必將在一屆屆精彩舉辦中不斷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必將在接續奮鬥中當好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擺渡人」。

 「示範平台」,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

 要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慈善事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更好發揮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找準功能定位,需要在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作用。

 本屆慈展會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聚力民生福祉。通過特別設置「科技向善」展區,舉辦科技向善創新案例發布會和科技向善應用場景觀摩體驗會等系列主題活動,致力打造成為加快推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平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聚慈善合力。

 着力推進數字慈善、促進各類慈善組織規範高效運行、建立健全應急慈善協調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豐富慈善參與方式……惟改革創新,慈善事業才能高質量發展。

 1997年出台國內首部地方慈善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捐贈公益事業管理條例》、2010年登記成立國內首個民間公募基金會、2012年舉辦首屆中國慈展會、2015年打造全民慈善品牌——「騰訊99公益日」、2016年率先設立國內首隻慈善信託——「中國平安教育發展慈善信託」、2020年出台《深圳市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5年)》等政策文件、科技賦能加快構建跨界融合多元立體的慈善生態格局……深圳慈善事業在創新發展中一馬當先,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創新體制機制,初步形成了制度完善、依法興善、作用明顯、健康有序的現代慈善生態體系,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慈善事業創新發展的深圳高地。

 一展平生意,盛名十一年。

 從圍繞慈善項目展示交流向關注民生服務產業發展延伸,以十屆展會總結為契機推出十大主題展區等系列策劃,打造集慈善項目、社會服務產品、科技創新應用場景於一體的綜合型展會,本屆慈展會將全面提升慈展會品牌影響力與覆蓋面,為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做好先行示範。

 「一展多元」,共建現代化慈善的排頭兵

 守望相助、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優化社會救助和慈善制度。

 發展新時代慈善,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慈善事業在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更好發揮作用。

 共建現代化慈善,需要傳承發揚好中華慈善文化內涵,加快培育現代慈善文化,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風尚。

 低碳化辦展、國際化辦會、數碼化轉型,本屆慈展會全力打造新時代慈善展會標桿。

 慈心為本,善舉為民。

 專設慈善高質量發展成果館和美好生活體驗館兩大主題展館、在全市設置10個分會場、推出「1+10+N」會議體系、引導更多行業專業機構等參與議題共創、通過品牌項目進一步開拓科技創新應用的慈善場域、繼續舉辦中國公益映像節等品牌項目和系列公益互動體驗活動、講好慈善故事……本屆慈展會着力打造「一展多元」平台,民生服務有「溫度」、會議研討重「厚度」、資源連結貴「精度」、配套活動看「廣度」,以此為契機,深圳充分發揮慈善組織優勢,有效動員更多慈善資源,全力構建慈善發展新格局,以現代化慈善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薪火相傳,生機勃勃。

 改革開放45年來,深圳湧現出一批批樂於奉獻的愛心人物、愛心企業、公益機構,熱心參與慈善事業。

 正是這片熱土,孕育出中國慈展會等重要平台,為新時代深圳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慈善建設注入了無限動能,激發了向上向善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

 新時代新征程。以慈展會為平台,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加快共建現代化慈善事業,必將匯聚起氣勢磅礴的慈善合力、合奏出雄渾壯闊的慈善交響、奔湧出綿綿不絕的慈善源泉,為促進共同富裕、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出新時代慈善力量!

1.jpg

 第十屆中國慈展會布展現場。深圳特區報記者 賴犁 攝

 中國慈展會首設十個分會場

 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贊

 本屆中國慈展會創新模式,首次設立了十個分會場,分別在福田區、龍華區、南山區、羅湖區、寶安區,通過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和街道「雙百」社會工作站(以下簡稱「社工站」)等場景,高效快捷地向觀眾全方位展示深圳在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民生服務等方面的優秀成果和特色項目。

 福田區:社區慈善助力圓夢惠民

 香蜜湖街道通過多元聯動實現公益慈善、志願服務與文明習慣養成的有機融合,推動形成人人參與慈善的文明新風尚。成立了香蜜湖街道福馨公益基金,用於安老、扶孤、助學、助醫等公益慈善救助項目,獲捐贈善款252萬元,惠及8千餘人。此外,還搭建了「塊數據+精準服務」特殊困難群體幫扶體系,形成了「家在香蜜湖·同行不孤獨」等11個品牌特色鮮明的特殊困難群體服務項目。

 同時,福田區福保街道益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也走出了一條符合益田實際的基層自治新路徑,通過組織融合推動社區共治,資源融合提供多元服務,治理融合強化居民自治,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

 龍華區:創建全國首個「社工村」

 2018年,龍華區民政部門和觀湖街道積極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大和社區創建了全國首個「社工村」、 首條「社工街」。百餘米長的「社工街」一步一景,目之所及皆是各種創意景觀,原來的「城中村」已然蝶變為「城中景」。

 2019年,龍華區觀湖街道社工站成立,堅持融合社會力量組建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小組,全力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後一米」,推動街道社區民政工作更精細、更專業。

 此外,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積極動員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同時連結20多家社會慈善資源及資金,投入到社區「雙百」社工點為「老小、弱困」群體開展「雙工」聯動幫扶服務。2021年北站社區黨委榮獲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南山區:傳承傳統文化開展國際交流

 汲取優良傳統,傳承孝親敬老文化。據介紹,今年蛇口街道社工站瞄準老年人需求,開展「蛇口百名社工訪千家」系列工作,一位位社工走街串巷,登門入戶,詳細了解居住在蛇口街道的70歲以上的戶籍老人的身體及生活狀況,通過「一人一檔」,持續推進養老服務更加精準、更有溫度,努力建成「老有頤養」幸福街區。

 此外,匯集眾多國際化元素的南山區也高度重視國際交流。位於招商街道的南山國際化交流中心集中外文化融合交流館、外國人線上線下服務綜合平台等服務事項於一體,發揮專業優勢,創造性開展工作,打造國際化管理及服務創新項目。

 羅湖區:打造特色港人服務

 深港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翠竹街道社工站積極推進深港融合,通過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和節日文化等系列共建活動,打造「港味」社工站,着眼建立具有羅湖特色的民生服務體系。同時,圍繞困境人群,翠竹街道社工站通過「一平台四中心」社會救助模式,依托深港婦女兒童交流中心、深港長者中心、深港家事協調中心等,打造政策落實、心理疏導、資源連結的綜合性救助的服務平台。

 南湖街道漁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轄區居住大量港人這一實際情況出發,建立「港人服務中心」,設立港人服務專窗,成立全市首支港人志願者隊伍,搭建「文化交流、就業創業、愛心救助、社區治理」等6個港人平台,引導港人融入社區、參與治理。

 寶安區:「三站共建」護未來

 石岩街道依托社工站,成立了全市首個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和志願服務隊,實現了社工站、未成年人保護站和志願服務站「三站共建」,社工引領志願者,統籌聯動轄區社工和社區兒童主任,關愛保護轄區未成年人,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未保統籌、多元參與」的困境兒童摸排調研工作經驗,困境兒童關愛成效顯著,多個項目和案例獲得省市獎項。

 同時,寶安區還高度重視慈善地標建設,在全區10個街道建設慈善地標,旨在豐富寶安慈善文化內涵,傳播人人慈善的理念,讓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追求慈善、參與慈善,助力我市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創「益」互動帶來逛展新體驗

 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贊

 公益也有趣味玩法。觀眾可以根據地圖指引找到互動體驗打卡點,完成十個打卡點任務後集齊十個印章,即可獲得「創益盒子」區抽獎資格。「創益盒子」是具有公益屬性、公益精神、有創意的文化衍生品。

 位於1號館生態公益展區的深圳市小鴨嘎嘎公益文化促進中心,邀請觀眾打開可持續的「美好生活寶盒」,檢索365+個改變世界的日常小行動,還可以將個人的實踐好方法補充進去,參與推廣源頭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循環(Recycle)「零廢棄」3R理念,以小見大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現。

 手工製作自然蒲扇、利用廢棄物構造微景觀、製作咖啡渣肥皂……在位於1號館生態公益展區的深圳市龍崗區科創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觀眾都可親自上手體驗,活動旨在提高大眾環保和循環利用意識,減少廢棄物生成和能源浪費,倡導可持續生活方式。

 同時,「多美自然」生物多樣性創意展將使用過的《物種日曆》和往屆會議活動胸牌進行舊物再利用組合,以創意展覽的方式提醒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代表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瀕危物種作為「嘉賓」參會,以可持續的方式推廣生物多樣性。現場觀眾可以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在「嘉賓簽到處」簽名後可獲得蓋章紀念。

 位於社會服務展區的中華慈善博物館則為本屆中國慈展會觀眾帶來了一場古色古香的體驗活動,依托館藏慈善匾額,邀請觀眾體驗慈善匾額拓印。通過拓印一塊塊語言凝練、書法優美、工藝精湛、富含哲理的慈善匾額,努力讓「文物活起來」,讓觀眾從中品味豐富雋永的中華慈善歷史文化,在心中播下善的種子。

 「你知道愛的五種語言嗎?」內蒙古華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將在展會現場通過測試「愛的五種語言」和家庭手工創作,讓觀眾體驗到合作和分享的樂趣,同時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此外,創作的手工藝品也可以成為家庭的紀念品,以充滿公益性的現場互動方式,引導觀眾重視和珍惜家庭關係,共創幸福生活。

 在螞蟻集團展位,觀眾可親身體驗縣域女性如何通過一台電腦、一根網線,就可以成為數字產業中的一員,感受科技力量助力女性發展的魅力。

 而在科技向善展區里,藏着這麼一座北京的天壇祈年殿,北京國承萬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黑科技「元宇宙任意門」,現場邀請觀眾戴上VR頭盔,穿上觸感馬甲,踩上VR萬向跑步機,即可在展會現場瞬間「走」進1比1復刻的天壇祈年殿,沉浸式體驗天壇的歷史文化與藝術造詣。

 「穿錯襪,勇敢不一樣!」一旁創新公益產品展區的上海藝途公益基金會將帶領觀眾開展「錯襪」打卡牆互動,通過繪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錯襪」,引導觀眾關愛自閉症等特殊人群,勇敢展現自己的不一樣,一起為生而不同勇敢發聲。

 「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位於2號館社會服務展區的深圳市藍天救援促進中心將在現場開展心肺復蘇及異物卡喉處理實踐教學,帶領觀眾掌握「急救小妙招」,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應急救援的知識。

 在本屆中國慈展會上,觀眾將有更豐富多彩的公益體驗,在趣味互動中感受不同公益領域傳遞的理念,進一步了解公益並成為公益的傳播者、踐行者。 

 頂圖:第十屆中國慈展會布展現場。深圳特區報記者 賴犁 攝

責任編輯:羅維維 第十屆中國慈展會今日開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