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理想之城」坐二望一,深圳可以向新加坡借鑑什麼?

「理想之城」坐二望一,深圳可以向新加坡借鑑什麼?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9-10 21:27:53 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近日,一份成績單讓深圳「坐實」創新之城稱號,展望「理想之城」未來。

 9月9日,《2023理想之城——邁向教育、科技與人才高度發展的全球城市》(以下簡稱《報告》)在2023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

 《報告》顯示,新加坡、深圳、波士頓、上海、紐約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教育、科技、人才綜合發展「理想之城」前五位。

QQ截圖20230910212022.jpg

 在單項評分中,新加坡排名教育、科技兩項「理想之城」榜首,而深圳成為令全球創新人才最為嚮往的「理想之城」。

 深圳為何高度符合創新人才的理想?新加坡又何以佔據高位?深圳如何持續提升「理想值」,成為「理想之城」?

 強創新聚人才

 深圳成全球科技創人才聚集地

 在「人才」領域方面,深圳以較大優勢排名科學家們心目中的創新人才理想城市首位,特別是更多3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把深圳看作事業發展、價值實現的熱土。

QQ截圖20230910212028.jpg

 近年來,深圳將青年科技人才視為招才引智的重點工作之一,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實施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為青年人才搭建更加國際化的發展平台。

 譬如,全力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在科研任務中「立軍令狀」「揭榜掛帥」,鼓勵青年領軍人才掛帥出征,科學合理地設置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基礎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進行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

 出台《深圳市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辦法》,長期穩定在自然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採取以項目形式資助入選者開展基礎研究的工作機制。目前已連續實施三批次超500名,在數理化生等8個學科支持42歲以下青年人才開展基礎研究。

QQ截圖20230910212036.jpg

 (資料圖)

 同時,深圳採取構建引育並重的人才政策體系,推動人才R字簽證、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措施落地實施,清單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着力建設開放包容先行的國際人才高地。

 全職回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的結構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便認為:「深圳年輕、充滿活力,在這裏一切皆有可能!深圳是夢想之都。」

 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新當選兩院院士4人,新增全職院士20人,總數達74人;31人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2022年,深圳新增全職院士17人,增至94人,高層次人才累計超2.4萬人。

QQ截圖20230910212044.jpg

 在「科技」領域方面,深圳排名全球20城中的科技創新理想城市第二位。

 在受調查科學家心目中,以深圳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城市地位超越了紐約、倫敦、東京、舊金山等傳統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在應用研究領域,深圳在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引領新需求和新體驗的能力得到了科學家們較高的評價。

 近日在深圳走訪調研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教務長林杉,在接受深圳衛視記者專訪時評價,「深圳一流的創新環境是科學家們的『理想之城』,也將吸引越來越多世界頂尖科學家到來。」

QQ截圖20230910212051.jpg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教務長林杉接受深圳衛視記者專訪)

 被譽為中國「硅谷」的深圳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知名企業,以及各種高校和研究機構,吸引了大量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前來發展和創業。

 近年來,深圳更是不斷加強在基礎研究、科研院所、國家級研發平台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投入。去年,菲爾茲獎獲得者、數學大師傑曼諾夫,選擇深圳,加盟南方科技大學。傑曼諾夫表示,深圳對人才和基礎科研毫無保留的支持是他未曾見過的。

 教育與科技緊密結合

 新加坡吸納集聚創新創業人才

 此次榜單中,新加坡憑藉在教育、科技、人才綜合發展優異的「三角形戰士」表現,一舉斬獲「理想之城」第一位。

 新加坡何以佔據高位?深圳能從中借鑑是什麼?

QQ截圖20230910212100.jpg

 (圖源 / 新華社)

 首先來看「教育」方面,新加坡位列全球20城市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理想城市第一位,深圳則排在第9位。

 專家在解讀《報告》時表示,在「教育」方面,與中國城市相比,發達國家城市在STEM教育方面仍有顯著優勢,特別是新加坡,呈現出教育與科技緊密結合的發展形態。

 重視科技教育和人才培育的新加坡,依托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著名學府,把「開發下一代企業和專業領袖」和「以全球化教育吸引全球優秀科學家加盟」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重點,向全球廣納人才,有力提升新加坡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地位,加強全球科學家和工程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強對全球科技人才網絡的鏈接。

QQ截圖20230910212109.jpg

 (圖源 / 新加坡國立大學)

 其次,在吸引和留住國際人才上,新加坡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功。

 2022年全球人才競爭指數顯示,新加坡在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二,僅次於瑞士。在過去的五年間,新加坡持續蟬聯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前三,對國際人才具有高吸引力。

 總的來看新加坡的引才政策,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方面,分類實施人才引進計劃,給予優厚待遇。針對不同創業人群,新加坡設計了諸如「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才」「A*Star優秀青年科學家」「企業家移民」等分門別類的人才引進計劃,並保障相應的科研資助和待遇。

 例如,「A*Star優秀青年科學家」計劃對相關領域的優秀研究人員給予最高50萬美元的科研獎勵,並創造邀請世界最頂尖專家給予指導的機會。

 另一方面,實行以月薪為標準的就業准證制度,確保引進人才的「成色」。新加坡對引進的專業人才分設P1、P2、Q1等准證,不同准證在居留、稅收等方面享有不同的待遇。

 例如,P類准證適用於有意從事高層次管理、行政管理或專業技術工作的外籍人士。申請P1准證的,基本月薪不得低於7000新加坡元(約3.6萬人民幣);申請P2准證的,基本月薪必須介於3500-7000新加坡元(約1.8-3.6萬人民幣)之間,且擁有新加坡認可的大學文憑。

 除了良好的就業環境,靈活的移民政策、較低的稅收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因素外,新加坡政府為促進國際人才融入新加坡社會,採取了多種政策措施。

 一是成立人才政策研究和規劃部門,由各部門分別完善政策頂層設計,調整移民政策,制定優惠政策以吸引和保留全球人才;二是以「國民融合理事會」為抓手,推動各類國際人才融入新加坡;三是專門成立「國際研究者俱樂部」,通過舉辦學術活動、組織會議等,集聚全球科研人才。

 可以說,這就是新加坡對於國際人才,從吸引到留住的「秘訣」。

 提升「理想值」 邁向「理想之城」

 深圳還能做些什麼?

 科學家們認為,未來5到10年將是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版圖調整的關鍵時期,中國城市在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支持青年科研人員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和冒險精神開展自主探索方面有「短板」。

 《報告》也提示,青年、文化、政策將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領先城市的關鍵詞。

 在打造「理想之城」上,深圳仍有努力的空間和方向,而新加坡和其他先進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借鑑。

QQ截圖20230910212121.jpg

 補足短板、發力長處。《報告》建議,中國城市在邁向「理想之城」進程中,要更注重培育原創精神、鼓勵自主探索、營造多元生態。

 對深圳而言打造科技創新人才高地最有價值的做法,是集中加強青年人才支持。

 譬如,未來可通過鼓勵本地大學、科研機構引進海外博士後和訪問學者,通過青年人才項目、啟動基金、概念驗證基金、創新挑戰賽等方式,支持全球青年科學家開展富有創造性的科技研究,以及幫助青年科技人才解決實際困難,減輕生活壓力等。(主筆 / 張雪瑩)

QQ截圖20230910212129.jpg


責任編輯:程向明 「理想之城」坐二望一,深圳可以向新加坡借鑑什麼?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