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影像空间

興城古城:時光裏的溫柔守望者

2024-11-03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遼寧,有一片被歲月輕撫的土地,它以一種古老而寧靜的姿態,靜靜地躺在歲月的長河中,以它那斑駁的城牆、古樸的街巷,訴說着千年的滄桑與輝煌,訴說着千年的故事——這就是興城古城,一座承載着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城,一個讓人心生敬畏又倍感親切的地方。一個讓人心動的歷史遺蹟,一個藏匿於時光深處的溫柔守望者。

01.jpg

    興城古城,古稱「寧遠」,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據《明史》記載,興城古城是明朝為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的重要邊防要塞之一,與山海關、嘉峪關等齊名,被譽為「遼東屏障」。古城牆周長3333.3米,高8.88米,底寬6.5米,頂寬5米,城牆上設有四座城門,分別為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曰威遠,各門之上均建有城樓,氣勢雄偉,蔚為壯觀。

    今年10月,香港商報和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了「千年古道 詩書之路——2024中國著名作家遼西走廊文化行」活動。作為此次活動的領隊,和中國著名作家王劍冰、王久辛、沈衛星、梅潔、劉玉民等一同到興城採風。

02.jpg

    初到興城,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仿佛連空氣都瀰漫着歷史的沉香。古城牆巍峨矗立,青磚灰瓦間,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的堅韌與從容。城門上,「興城」二字蒼勁有力,仿佛是古人穿越時空的呼喚,引領着我步入那段遙遠而輝煌的歷史。

    走進古城,仿佛踏入了一幅緩緩展開的古代畫卷。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既有傳統的茶館、布莊,也有售賣現代手工藝品的小店,古老與現代在這裏和諧共存,互不侵擾。漫步其間,猶如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的年代。在這裏,你可以看到那些被歲月磨礪得光滑如鏡的青石板路,它們見證了無數行人的足跡,也記錄了古城的風雨變遷。每一塊石板都仿佛在訴說着自己的故事,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聆聽歷史的低語。

03.jpg

    古城的心臟,是那片被歲月磨礪得光滑如鏡的青石板路。每一塊石板都承載着無數行人的足跡,記錄着古城的風雨變遷。走在這條路上,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音,在耳邊輕輕呢喃。兩旁的老宅子,木門輕掩,偶爾有老人悠閒地坐在門前曬太陽,臉上洋溢着滿足與安寧的笑容,那是歲月賦予他們最珍貴的禮物。這些老宅子,有的曾是顯赫一時的官宦之家,有的則是普通的百姓住所,它們共同見證了古城的興衰與變遷,也承載了無數人的悲歡離合。

    古城內,有一座古老的鐘鼓樓,它曾是古城的指揮中心,每當夜幕降臨,鼓聲悠揚,響徹全城,提醒着人們注意安全,也傳遞着古城的寧靜與和諧。據《興城縣誌》記載,鐘鼓樓始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歷經多次修繕,至今仍屹立不倒,成為了古城的重要標誌。

04.jpg

    登上古城牆,極目遠眺,只見護城河如玉帶環繞,遠處的山巒層層疊疊,雲霧繚繞,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此刻,我仿佛融入了這幅畫中,成為了古城的一部分,與這片土地共同呼吸,共同見證着時光的流轉。

    在古城的一角,有一座古老的文廟,它曾是古城的文化中心,培育了無數才子佳人。據《興城縣誌》記載,文廟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後經歷多次修繕擴建,成為了一處集祭祀、講學、藏書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如今,文廟雖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囂與繁華,但那份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書香氣息,仍讓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與才情。

05.jpg

    因為我們去的晚,下午近四點才到,所以,參觀完古城已是夜幕降臨,古城便換上了另一副面孔。燈籠高掛,燈火闌珊,將古城裝點得如夢似幻。漫步在夜色中,感受着古城獨有的魅力,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這裏,沒有都市的喧囂與浮躁,只有寧靜與和諧,仿佛整個世界都慢了下來,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惱,只想靜靜地享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美好。

    興城古城,不僅是一座承載着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古城,更是一個讓人心生敬畏又倍感親切的地方。也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種情懷。在這裏,每一磚一瓦,每一草一木,都在訴說着屬於它們的故事,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歲月的溫柔與厚重。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讓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歸屬。

06.jpg

    離開時,心中滿是不舍。但我知道,興城古城,這個歷史的低語者,這個時光里的溫柔守望者,將會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成為我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風景。(記者 王藝橋)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