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聚焦省厅

探尋臨澧鼓書史 傳揚中華非遺魂——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對話臨澧鼓書傳承人

2024-07-31
来源:香港商報網

    為進一步了解常德市臨澧縣鼓書的生存現狀和發展歷程,挖掘新時代臨澧鼓書的特色與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學康保成教授、長沙理工大學鄭劭榮教授和湖南科技大學李躍忠教授帶領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來到常德市臨澧縣文化館,觀看了臨澧鼓書傳承人熊波濤、吳清華、肖志新和馬一元的精彩表演,並與其就臨澧鼓書發展歷史和現狀進行深入交流。以下為對話實錄:

图片3(1).png

    康:我剛剛觀看了您的演出,覺得十分精彩,那麼漁鼓與鼓書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图片2.png

    熊:漁鼓與鼓書同根同源,唱詞相同,這是它們具有聯繫的地方。區別首先在於它們的道具不同,漁鼓有四件套,分別是膠筒、竹筷子、簡板和鈸,鼓書有兩件套,分別是鼓和鼓棒;其次是它們的唱腔不同。

    康:大家學藝的時候,漁鼓是和鼓盆歌一起學嗎?

    熊:是一起學的。以前我們漁鼓和鼓盆歌是一起唱的,現在基本都唱鼓盆歌,很少有人唱漁鼓。因為漁鼓缺乏市場,年輕人大多不願學,所以很難傳承下去。並且,唱漁鼓不僅收入微薄,還非常消耗精力。

    吳:目前漁鼓傳承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缺乏年輕人的參與;其次是培養一個成熟的藝人十分困難,需要十幾年的打磨,但是現在的年輕學徒學習漁鼓大多只學得一些皮毛,缺乏定性和恆心;再一個就是許多藝人無法對唱本進行二次創作。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康:針對現在漁鼓傳承面臨的困境,我有兩點建議:一是可以用「活態傳承」代替「原汁原味」,不要保守;二是要「多條腿走路」,一個人一套道具唱漁鼓可能會比較單調,那麼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採用漁鼓和舞蹈結合的形式,以提高年輕一代對漁鼓的關注度。

    鄭:你們現在有沒有傳承下來的唱本或抄本?演奏按本子一字不落地唱嗎?有沒有固定的公式?

    熊:有唱本和抄本,這些是師傅那一輩自己寫的,並且都是七字句,他們將創作的曲目編集成書傳承下來。關於演奏的問題,基本都是按照傳承下來的唱本一字不改地唱。我們有固定的公式,每一個唱本的結語部分固定不變。

    實踐團成員:常德漁鼓和說唱有相似之處,聽到常德漁鼓就想到了現在用各種方言改編的說唱,比如說長沙Rap、重慶Rap、潮汕Rap等,想問各位老師有沒有將漁鼓和現代音樂結合的想法呢?

    吳:有用常德方言改編的說唱,我們也希望能夠與時俱進,把臨澧鼓書和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結合起來,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以提高臨澧鼓書的傳播度和影響力。

    實踐團成員:請問各位老師現在宣傳漁鼓選擇用一些什麼社交媒體呢?抖音用的多嗎?

    熊:通常見到的社交媒體我們都會用,也會通過抖音發視頻和直播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同時希望各位年輕人能夠將我們的臨澧鼓書傳承得更好,傳播得更遠。(劉春林 朱欣娜 陽燕萍 何倚 孫一燁)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