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全國鎂基儲能材料創新聯合體在深啟動

2021-12-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12月28日下午,在深圳光明招商智慧城隆重舉行全國鎂基儲能材料創新聯合體啟動暨大灣區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中心潘複生主任主持了啟動儀式,併發表講話和祝福。
 
    鎂電池獲今年國際鎂創新金獎
 
 
    潘複生院士指出:鎂基儲氫材料是金屬固態儲氫材料中儲氫密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市場前景巨大,一旦技術突破實現大規模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儲能模式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等問題;鎂合金電池是極有潛力的新一代電池,具有資源豐富,安全性高、金屬成本低、環境負擔小等特點,已開始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科技人員開始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質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潘複生院士介紹,廣東省國研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去年8月成立,主要和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中心合作,專業從事鎂基固態儲氫技術及鎂電池新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生產應用工作,現已經基本完成專案研發工作的實驗室及中試階段。試製出了初期系列產品,公司研發的鎂電池榮獲2021年度國際鎂創新產品金獎。下一步將要對產品進行深度及廣度的產業化研發和推廣,快速地進入我國氫能及電池應用市場。
 
    鎂研發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準
 
 
    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蘇建章董事長向記者介紹,公司開發的科研專案,符合國家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宏偉藍圖,目前針對我國氫能儲運難、鋰電池價格昂貴、不環保、不安全的難題已研發出了鎂基固態儲氫材料、鎂電池以及固態儲氫分佈式電源和固態儲氫小車等,並成功申報核心專利十四項,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創新聯合體由院士顧問團組成
 
 
    記者瞭解到這次全國鎂基儲能材料創新聯合體成立是為了更好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產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案的指示和精神”,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慶大學、廣東省科學院、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鎂合金分會等單位聯合相關機構、行業組織、知名企業成立了“全國鎂基儲能材料”創新聯合體。創新聯合體由潘複生院士牽頭,成立了由幹勇院士、吳鋒院士、 聶祚仁院士、魏炳波院士、張聯盟院士、郭正曉院士、毛新平院士等組成的顧問委員會。
 
    創新聯合體將以“發展儲能新產業、推動能源轉型”為宗旨,開展新一代儲能材料顛覆性和前瞻性技術研究,推動新一代儲能材料產業的建設和發展,為我國實習“雙碳”目標和緩解鋰電池戰略資源短缺難題開闢新途徑。以“推動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建設大灣區先進新型儲能產業群體”為目標,致力於推動儲能產業的標準化、法律法規建設,提出促進氫儲能產業發展的建設性意見,為政府制定相關產業提供依據,策劃和申報國家和地方政府專案,建立聯合發展基金,支持聯合體及聯合體成員發展,打造中國產、學、研、資多贏的儲能品牌研發和產業平臺。創新聯合體將在院士顧問團指導下,成立技術專家委員會,設立“大灣區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大灣區鎂電池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並積極參與和推動“輕金屬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籌建。
 
    擁有各類實驗設備逾百臺
 
    會上,還舉行了大灣區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大灣區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由廣東省國研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為大灣區在氫能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示範性轉化應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發揮主要科技支撐作用,力爭成為國內外作有重要影響力的氫能高端研發、轉化、測試和服務平臺。大灣區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將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學科、技術優勢,搭建“共建、共用、共贏”的開放式氫能產業技術“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引進聚集一批院士領銜的國內外氫能領域的知名教授團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各方力量聯合開展氫能領域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重大創新產品研製以及科技成果應用示範,重點開展固態鎂基儲氫材料的研發與轉化,整體提升大灣區氫能技術創新水準,賦能大灣區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大灣區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建成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灣區氫能示範基地,擁有各類實驗及檢測設備120多臺,已建成光伏發電制氫-鎂基固態儲氫-氫能發電示範線,並建有完善的氫能標準化測試平臺。研究院將逐步面向政府及相關企業提供行業諮詢服務,開展氫能產業技術規劃等工作。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原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魏炳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原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郭正曉副校長通過遠程網路發表了講話,對聯合體暨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並表示今後將大力支持聯合體和研究院的工作,為實現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宏偉目標而努力。(記者 蘇偉)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