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與時代同行 與生活同步 《梯田人家》粉彩大花瓶透露時代氣息

2021-12-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藝貴創新、畫貴自立,陶瓷繪畫伴隨着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斷呈現出新的姿態和面貌,陶瓷繪畫裝飾藝術越來越被大家知曉,對這一理論的研究和探討,將對中國陶瓷繪畫的繼承和創作產生積極的意義。
 
    建國初期的陶瓷藝人們雖不乏經驗老到、技藝嫻熟者,但限於傳統的師徒傳藝的學習方式,加上有些還是文盲和半文盲,其藝術視野和審美修養相對來說是顯不足的。
 
 
    建國瓷:一九五三年,由輕工部組建的「建國瓷製作委員會」評審並定稿,由景德鎮組織試製並生產。景德鎮成立了「建國瓷製作委員會景德鎮分會」和「建國瓷坯釉研究組」,於一九五四年九月建國五周年前製作完成,專供國家特定機關和部門使用的瓷器。
 
    出國展覽瓷:由「建國瓷」原班人員,只不過是由文化部組織,具體工作則由美協負責,包括景德鎮在內的各產瓷區專門為出國而製作的瓷器。「建國瓷」是日用瓷,「出國展覽瓷」則以藝術陶瓷為主。
 
    毛澤東主席說:「必須長期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活形式和鬥爭形式,一切文學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後才能進入創作過程。」
 
    五十年代後期,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院、浙江美院等全國藝術院校的師生不斷的來到景德鎮進行教學實習和創作交流。同時,景德鎮也派優秀的陶瓷藝人前往藝術院校進修學習,這種雙向的交流合作,使得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創作的風格、題材都有較大變化,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夢想,人們開始對新生活有了美好的嚮往,開始對生命生生息息的讚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景德鎮陶瓷界一度興起寫生高潮。
 
    《梯田人家》粉彩花瓶,高61公分,瓶口以描金繪向日葵等紋飾,規整細緻,時代特徵明顯,創作於50年末。器型從口沿到足底、從器形外面到裏面都有講究。瓷胎採用高白泥成型,細膩堅緻,釉水瑩潤,質感如玉,均勻清朗,白中略泛翠青色,玻璃適度,彩料精細勻和,色澤鮮亮,明麗活潑,燒成溫度好。足底的泥鰍背不但使器形放置在平面上具有穩定性,而且具有造型審美的特徵。尤其是瓶頸處加了一道炫邊,增一分增厚,減一分則少,使得器形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畫中描繪的是江西江嶺梯田,是中國10大梯田之一,也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設色講求談雅,使作品一改傳統粉彩的繁縟之風,既有細膩、清秀、典雅的風味,又有中國寫實寫意的筆墨技法形式,還具有陶瓷粉彩裝飾繪畫的獨特性。題識:春光明媚艷陽天,男女老少幹勁添,畝產千斤創奇蹟,豐衣足食內心甜。底款:篆文「景德鎮制」描金印章。
 
    畫中梯田以焦點透視佈局,前景開闊,直撲眼帘,後慢慢聚於畫面左上處。坡面以少許硃砂、赭石淡淡鋪染,以土地的色彩和鬆軟的質地,梯田的坎面則是用濃淡和粗細不同的墨線,相互交錯,皴擦出不同明度的石塊肌理。梯田層層向上,將人的視線引至高處的一處村落。農舍屋頂呈人字形,屋檐外伸,粉牆青瓦。梯田遠、中、近人物畫沒有那麼傳統,而是很簡練很現代,人民勞作完畢,正在返回家中,互相打着招呼,意義風發,冀望着豐收的喜悅。整個畫面呈現同和諧寧靜、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情況,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祖國欣欣向榮的局面。村中兩株松樹,與右側一明一暗的兩峰,在畫面中尤為醒目。村後參差的樹木隨山脊遠去,只以淡墨染出大形,且愈遠愈淡,直至與遠景融為一體。遠山以水墨稍加赭石染成,富於濃淡變化,山腳留白,顯得雲靄蒼茫,意境悠遠,單純的背景將梯田和村落襯托得更加突出,遠朓粉牆黛瓦掩在黃花綠樹間,陣陣雲霧飄來,恍若天上人家。
 
    《梯田人家》粉彩大花瓶論從題材的選用、人特服飾、色彩搭配都透露出濃郁的時代氣息。筆者研究了上世紀畫梯田作品的藝術家,有石魯、李可染、陸儼少、何海霞等,從雅昌藝術拍賣網上查看,價值不菲,石魯創作的《梯田人家》國畫,主要描繪的是黃土地梯田,拍賣超過4400多萬人民幣。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梯田人家》粉彩大花瓶「與時代同步,與生活同行」這些瓷器承載着人們對新中國一個個如火茶的年代的情感牽絆與思索,它的繪畫裝飾如現一本圖冊的歷史書,從中我們可以讀出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百廢待興和萬物復甦,他們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代表作品,就象古人鐫刻青銅銘文一樣,它不僅具有欣賞價值、藝術價值,而且具有文獻價值、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將歷史永遠呈現在人們面前,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不斷賞析研究其內在價值,亦可進一步讓後人們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記者 王娜 李金宇)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