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安徽合肥高新區:「畝均效益」全省第一

2021-11-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在安徽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上,孵育出全省約的上市公司和的高新技術企業;使用合肥1.1%的土地,實現了全市11%的GDP和19.8%的稅收收入……三十年來,合肥高新區始終秉持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使命,踐行「畝均產出為王」的效益理念,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居全國高新區前列、安徽省首位。
 
    合肥高新區成立初期,只有大蜀山東邊的2.2平方公里的起步區。1992年,高新區在一個月內完成了起步區400多戶農民、5萬多平方米的農舍拆遷,三個月內實現「五通一平」,刷新了合肥市政工程建設史上的「合肥速度」。從此以後,合肥高新區踐行「畝均產出為王」的效益理念,踏上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晶澳太陽能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組裝

    踐行「畝均產出為王」發展理念
 
    萬燕電子、美菱空調器、合肥三洋洗衣機、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等一批技術水平高、產業規模較大的項目入駐高新區。到1995年,高新區企業已達395家,基本形成高新產業體系。
 
    在2004國家第一次經濟普查中,合肥高新區企業達到886家,很多都屬於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產業,改變了合肥原本單一的產業結構,加快了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讓合肥的科教資源化為高科技產業優勢。
 
合肥高新區以「中國聲谷·量子中心」聞名全國
 
    2004年,隨着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示範區的正式開工,大蜀山以西成為高新人「二次創業」的主戰場。2005年,合肥高新區與肥西縣合作開發柏堰科技園,2007年,與蜀山區合作開發南崗科技園,開始基本奠定了128平方公里的區域發展格局。
 
    2005年之後,安徽省與合肥市提出「工業強省」和「工業立市」戰略,合肥高新區也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更加明確了「產業第一」發展理念,把發展戰新產業、擴大有效投入、加快招大引強作為主戰略,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集聚。
 
    2007年,格力、大陸輪胎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園區。隨後,中建材、晶澳、3M、NSK、長安汽車等重大項目紛紛落戶,支撐起家電、汽車等園區主導產業,並形成國內知名的產業集群。
 
    在大企業大項目的帶動下,合肥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高速增長。200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只有117億元,2009年突破400億,2010年突破600億,2011年突破1000億,成為安徽省第一個工業總產值超千億的高新區。
 
夜色下的中安創谷科技園

    科技型企業總數突破5萬家
 
    得益於踐行「畝均產出為王」理念,合肥高新區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居全國高新區前列、安徽省首位。以2020年為例,該園區用合肥1.1%的土地,實現全市11%的GDP和19.8%的稅收收入。
 
    目前,合肥高新區高質量企業豐富,全區科技型企業總數突破5萬家,其中國家高企1900家。高新區孵育的上市企業33家,約佔全市一半、全省四分之一。此外,合肥高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在全市數量最多、門類最全、規模最大。
 
    通過強化雙創培育和優化營商環境,合肥高新區市場主體近年來也實現倍增。園區各類市場主體達到7.2萬餘家,是2016年的3倍,增長了5.3萬家,未來三年計劃再翻一番。截止2020年末,全區從業人口總數約40.40萬人,較2019年新增5.06萬人,同比增長14.31%。
 
    根據2020年合肥高新區人才發展主要指標顯示,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就有2449人。其中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高達75.6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23.16%,人才貢獻率更是達到43.78%。
 
    「十四五」開局之年,合肥高新區再次「擴區」。隨着蜀山區江淮運河以南51平方公里交由合肥高新區託管,該園區實際管轄面積達179平方公里。未來,合肥高新區還將繼續堅持以「畝均產出為王」的發展理念,打造「未來科技城」,為安徽「畝均效益論英雄」改革繼續提供示範引領,從而推動全省工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項磊 柏永  合肥高新區工委辦供圖)

    頂圖: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