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株洲穩增長:"減法"做出"加速度"

2016-02-22
来源: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

  【編者按】經濟下行、需求不足,穩增長成為第一任務。近兩年來,我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發力,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近日,國務院公布第二次大督查情況,株洲成為全國20個穩增長受表揚的市州之一,在湖南是唯一。從即日起,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推出系列報道,就我市穩增長促發展工作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解讀。敬請關注。

  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記者 沈全華

  穩增長,是第一任務;穩增長,是第一考驗。

  近日,國務院公布第二次大督查情況,株洲市穩增長工作受到督查表揚,成為全國20個穩增長受表揚的市州之一。在湖南,株洲是唯一。

  在舉國上下全力穩增長的當口,株洲如何成為全國穩增長的標桿?

  放眼世界,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需求不足、生產成本上升,全球經濟陷入疲軟。

  聚焦株洲,這座工業城市,在面臨同樣多種壓力的同時,結構調整帶來的增長壓力也在嚴峻地考驗我們。

  局面越復雜,越檢驗定力;壓力越重大,越錘煉擔當。

  掌舵沉穩自如,知難勇毅向前。株洲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發力,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持了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去年,GDP、投資、消費、規模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多項指標在全省排位前移。

  榮譽的背后,是深層次的壓力交集和戰略擔當。

  為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了發展更平衡、更協調、更可持續,兩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湘江保護和治理,加強安全生產,關停企業100多家……

  巨大的政治勇氣,高超的駕馭能力,引領株洲經濟進行了一場深刻變革,令人刮目相看——株洲經濟逆市上揚,“減法”做出了“加速度”。

  運用大邏輯——全局謀劃做好“加減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進入新常態,株洲又一次站在了命運的抉擇點。

  作為老工業城市,株洲遭遇“四面關停”:清水塘老工業基地要整體搬遷改造,湘江保護和治理被省政府列為“一號工程”,攸縣在關閉整合煤礦,醴陵要關停整頓煙花鞭炮企業。

  落后產能要淘汰,污染企業要關停,株洲是否也會患上“老工業基地綜合癥”?傳統產業總量減少、稅源縮水,如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好地落實省委“三量齊升”的要求?

  面對種種質疑憂慮,市委書記賀安杰,市委副書記、市長毛騰飛等市委常委會班子成員深入城鄉密集調研,冷靜觀察,縝密思考,深入研究,對株洲經濟形勢作出正確的研判——

  “新常態下,株洲完全具備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的現實基礎。”賀安杰認為,株洲處于“一帶一部”的重要結合部,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轉型升級有壓力、有潛力、有出路。

  這是以歷史眼光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

  高速增長30多年,株洲城區年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進入中等發達水平。增速換擋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增速放緩勢在必然。

  發展不足、發展不優仍是最大的市情,株洲經濟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但絕不是只看速度,更不能速度一降就驚慌失措。

  這是以辯證思維對經濟大勢作出的前瞻判斷——

  新常態有不利因素,更有有利條件。

  株洲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攻堅期、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面臨著3個方面的突出挑戰,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發展必須保持一個較快增長速度的矛盾;傳統重化工業加速關停調整與新的增長點接續不足的矛盾;加快發展需要加大投入與風險防范壓力日趨增大的矛盾。

  挑戰中孕育新機遇,新常態給我們帶來國家宏觀戰略布局調整、市場化改革、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結構升級4個方面的大機遇。

  這是以擔當精神對穩增長作出的科學部署——

  保持戰略定力,深入推進轉型升級總戰略。2015年年初,市委確定了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經濟工作總基調,“項目攻堅年”“改革深化年”“環境優化年”活動順時推出。

  傳統產業做“減法”,通過優化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做“加法”,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園區發展升級。

  思路決定出路,布局決定結局。在新常態這個“大邏輯”下,株洲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蹄急步穩推進穩增長。

  推進大實踐——株洲發展邁向“雙中高”

  經濟發展總是在攻堅克難中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在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過程中,株洲開啟新常態下的新實踐。

  速度換擋,發展方式往哪轉——

  一項項舉措陸續出臺,全力以赴穩增長。擴大有效投資,匯聚穩增長拉動力;聚焦優勢產業,提升穩增長推動力;突出創新發展,增強穩增長驅動力;著力深化改革,激發穩增長原動力。

  決策準,目標明,督查調度迅速跟進。市委、市政府定期進行經濟運行研判調度,每個季度專題分析研究經濟工作,及時把脈問診開方,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去年一季度,經濟形勢不樂觀。市委果斷決策,迅速出招,密集召開重點項目調度會、經濟工作推進會,加強重點工程等調度,加強財稅工作等調研,研究和專題部署創新創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新型城鎮化、服務業發展等工作。

  這是精準掌控的智慧。市委、市政府宏觀調控把握分寸,不斷創新思路和方式,既防止經濟增速滑出底線,又確保定向“噴灌”、精準“滴灌”。

  行政權力做“減法”,簡政放權給企業松綁減負。我市開創性推出建設投資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審批時限由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70天。

  優化環境做“加法”,優質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我市出臺促進房地產發展15條、促進穩增長43條,推出支持本地企業產品進入政府采購目錄等政策,并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

  結構調整,成長煩惱如何破解——

  “打好產業振興攻堅戰,絕不能拿著那張舊船票,唱著濤聲依舊。”賀安杰分析透徹,開出轉型升級的“加減法”藥方。退,不遲疑;進,盡全力。

  挺過產業結構調整陣痛,靠的是勇氣、決心。兩年來,株洲大力推進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湘江保護和治理,加強安全生產,關停企業100多家,特別是曾經支撐株洲發展的株化等骨干企業陸續關閉停產,影響產值200多億元。

  既做落后產能“減法”,更做新增長點“加法”。全力打造“中國動力谷”,軌道交通產業圓了千億夢。

  動力轉換,新動能從何而來——

  株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開門迎客、天易科技城自主創業園開工。

  創新驅動,助推株洲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產業向中高端邁進。2015年,科技創新對株洲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左右,支撐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

  起跑決定后程。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株洲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雙中高”開啟提質增效的新征程。

  凝聚大合力——眾人劃槳開大船

  歷史是合力的運動,任何一項穩增長措施的落地生根,都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

  牽一發而動全身,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作絕不是一搬了之——

  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產業轉型、綠色搬遷”原則,省、市、區三級組建了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各項工作全面有序推進,騰籠換鳥建設生態新城。

  “旗濱玻璃”打響綠色搬遷第一炮。醴陵新址從開工到投產只用了400余天時間。“旗濱玻璃”不但提升了產能,而且實現了產品的升級換代。該項目5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日生產規模可達3100噸,年產值將達50億元。

  趁熱打鐵。去年,清水塘地區株冶、株化等五大骨干企業的搬遷改造工作實現了新突破,均已啟動搬遷轉型前期工作。

  眾人拾柴火焰高。實施“穩增長43條”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大家合作共贏的有機運動——

  落實重點項目“422”工程,市領導帶頭聯系項目抓推進。市發改委多次組織集中開竣工活動,及時調度、破解難題。

  穩增長關鍵是穩工業。市領導帶頭參與開展“千家企業走訪幫扶”活動。市經信委組織“百日惠企政策推送”活動,跟蹤協調幫助企業解決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問題。

  穩增長的主體是企業。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等軌道交通骨干企業,主動當好“領頭羊”,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年銷售收入雙雙突破300億元,為軌道交通產業過千億作出了卓越貢獻。

  引領新常態,又啟新征程。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奮斗,株洲經濟的巨輪必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抒寫新的穩增長傳奇。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