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解析益陽“十二五”金融變局

2015-11-24
来源:益陽日報

  在剛剛過去的10月,益陽力天鎢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十二五”期間,我市共有9家企業實現上市夢。而此前,僅有漢森制藥一家在深交所著陸。

  這是益陽“十二五”金融大變局的冰山一角。通過金融改革釋放活力,繼而服務實體經濟,激發向上的內生動力,益陽在整個“十二五”期間的作為可用一個詞形容:厚積薄發。

  金融素來被稱為經濟的血脈。但作為一個中部內陸城市,益陽金融界的發展長期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在10年以前,大街上甚至見不到“四大行”和農村信用社以外的金融機構,上市企業更是一家也沒有。

  血脈不暢,經濟運行也就慢人一拍。市委、市政府將金融改革提上重要日程。2008年在桃江引進建信村鎮銀行大約可以算作標志性事件,表明我市金融改革之決心與力度。

  如果說“十一五”尚在打基礎,那么“十二五”已經是大邁步,并逐漸有了成效。

  以村鎮銀行的引入為起點,“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繼續下大力氣引進各類商業銀行。2012年,浦發銀行在沅江設立村鎮銀行;2012年,華融湘江銀行益陽分行在中心城區開業;2013年,交通銀行入駐益陽開設分行;2014年,長沙銀行進入;2015年,瀏陽農商行在安化成立安化湘淮村鎮銀行。

  一年一家商業銀行的入駐速度成為益陽經濟發展的加速度。競爭的加劇迎來了金融業發展的春天。在農村,信用社、郵儲行、村鎮銀行同臺競爭,電子終端走進農村,服務質量與資金支持都已不可同日而語;在城市,各家銀行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態勢,不斷改進服務,提供更為豐富的金融產品,從市民生活到企業發展都感受到金融的活力。

  來自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12.44億元;到201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已達到550.39億元。大量貸款流進了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石。

  而銀行的活力又帶動了其他金融機構的發展,擔保公司、小貸公司日漸活躍。為規范與促進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發展,市政府幾度出臺文件予以指導、加強監管,它們的壯大為諸多原本融資難卻又極具發展潛力的企業搭建起合法借貸的橋梁。不僅激活了存于民間的資本和躺在銀行的資金,更解了大量中小企業的資金困局。而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中小企業的活躍帶來了益陽經濟轉型升級的希望。

  金融業的活躍讓益陽擁有了更多機會。在省內各市州的金融工作中,益陽以擁有僅次于長沙的上市后備企業數量而聞名。不斷涌現的上市企業,成為益陽的一張閃亮名片,益陽的投資價值在不同場合得到越來越多的推薦。

  在“十二五”之前,益陽僅有漢森制藥一家企業于2010年在深交所敲鑼上市。但事實上,擁有上市企業資質的又絕不止漢森制藥一家,需要改變的是傳統觀念。市委、市政府積極鼓勵企業上市,市金融辦為幫助優質企業上市,成立了“金融之家”,不定期召集企業家交流思想、分享經驗。五年間,克明面業、太陽鳥游艇、艾華集團實現A股上市,黑美人、益運股份等6家企業在新三板上市。進入A股與新三板的資金池,對企業而言,無疑有了加快發展的保障;對地方經濟而言,則成為帶動更多企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動力,有明顯的示范作用。

  在我市的“十二五”投融資規劃中,總體目標包括形成運行高效穩健的投融資體系,拓展投融資渠道,努力建設金融生態環境示范區、投融資體制改革先進區等。在“十二五”的最后一個多月里,回過頭看,益陽金融改革出現的大變局,為后續發展迎來了希望的晨光。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