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常德:“美麗經濟”引領轉型發展新路徑

2015-10-16
来源:新華網

  新華網長沙10月15日電(記者鄒云、丁文杰、譚暢)“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近年來,地處西洞庭湖區的湖南常德市,通過打造“美麗經濟”,將美麗變成財富、變成增長新動力、變成老百姓的幸福感,在經濟轉型中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把美麗變成追求

  草色清清,溪流湍湍,一片片滿是“野性”的蘆葦叢,與城市景觀相得益彰,三三兩兩的老人們在閑談對弈,孩子們在嬉鬧玩耍。

  常德市區穿紫河船碼頭,曾經的“臭水溝”。2004年,常德市與德國合作,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將這里建成了“會呼吸”的城市新景,這塊區域的中輕度污水和初期雨水通過沉淀后,進入8400平方米的生態濾池,再通過四層過濾和水生植物根系吸收后,排向穿紫河。

  今年3月,通過激烈競爭,常德市被列入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目前,常德城區所有在建項目已全面應用了屋頂綠化、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雨水收集等海綿技術設計,未建項目也被要求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

  建設海綿城市是常德打造“美麗經濟”、實現綠色轉型的舉措之一。

  在常德,“美麗”變成了執政者的追求。2013年以來,常德大力推進城市路改、水改、棚改等工程,水改中,啟動了實施雨污分流、截污清淤、防洪排漬排澇、江河湖連通等工程,將“綠色、可持續”理念融入城市建設,典型的水敏性城市暴雨過后“海景”難覓,老百姓贊聲一片。

  常德有著得天獨厚的“美麗”資源。早在2002年,西洞庭湖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有“湖南屋脊”之稱的壺瓶山,被生物專家譽為“內藏萬金的綠色寶庫”;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筆下的世外桃源,相傳就在常德桃源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常德市委書記王群說:“"美麗經濟"已成為常德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常德不斷調整工業結構,大力發展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產業,促使經濟發展質量大幅提高。

  今年以來,常德把文化旅游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培育,提出加快建設國內外知名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總目標。

  把美麗變成財富

  “花巖溪林場的空氣可以賣錢!”常德花巖溪管理處常務副主任楊德富說。

  距離常德市區50公里的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有著上百種珍稀野生動植物。4年前,花巖溪林場申請到世界銀行300萬美元、法國開發署150萬歐元貸款用于山林改造,把所有能種樹的地方都種上了樹。根據林場與發達國家初步達成的協議,這4萬畝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將出口國外,按每噸5.2美元的碳匯交易價格計算,有望創造上億美元的價值。

  “美麗就是一種財富。”常德市市長周德睿說。

  位于市區的柳葉湖風光旖旎、景色秀麗,是常德城市的一張名片。為了讓柳葉湖的水變成更多財富,常德市引進大企業進行“水經濟”開發。深圳一家全國知名的旅游開發企業開發的“歡樂水世界”,今年6月6日開園后,當天納客近萬人。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水世界順勢開通“晚場”,游客每天可以玩到晚上10點。而到了周末,更是場場爆滿。3個多月來,水世界日均接待游客上萬人,累計接待人次超過70萬,旅游綜合收入近億元。

  美麗經濟的效益在柳葉湖區已經顯現。根據統計,柳葉湖區2014年全區城鎮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60元、16628元,均高于常德平均水平。

  常德市旅游外僑局負責人介紹,2014年,常德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長20%以上,旅游綜合收入以26%的高速增長,旅游在全市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至近8.6%。

  目前,在常德“玩水看山”的游客越來越多,桃花源正在打造實景演出劇,壺瓶山請了瑞士團隊在做旅游開發,在旅游產業的助推下,常德打造的“美麗經濟”將真正成為新的支柱性產業。

  把美麗變成享受

  “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享受美麗環境,是我們工作的目標。”周德睿說。

  置身常德市區,遠山近水,水中有城,城中有林,自然生態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近年來,常德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

  2014年2月,常德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動員大會,提出3年內建成300個美麗鄉村,其中重點建好100個示范村,2020年建成1000個美麗鄉村。

  石門秀坪鎮是我國“最大早熟蜜橘生產與出口示范基地”。記者來到這個鎮“美麗鄉村”建設“碧玉農家”示范小區,看到“紅瓦、白墻、花窗、綠地”的田園風光,蜿蜒的水泥路,把人帶入柑橘林深處,峰回路轉,便是一湖清水映入眼簾,樓閣廊橋,真正一種“春醉橘花香、秋采滿山紅”的鄉村意境。

  據介紹,2014年,這個示范小區培育的6家農家樂,共接待外地采橘游客1.5萬人次,銷售柑橘20多萬斤,銷售均價每斤2元,創收50多萬元。

  2013年5月,常德市提出打造“完美社區”,并作為幸福常德的“一號工程”來推進。

  王群介紹,常德的做法是,建立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加若干個社區網格的“3+N”治理模式。以社區網格為基礎,每個網格建立1個黨支部,明確1名專職網格管理員。按照以人為本、信息化支撐、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一本三化”的要求,構建新型社區服務治理體系。

  常德市體育東路社區,“陽光家園”已經成為一個品牌。30多名殘疾人在康復訓練室、棋牌娛樂室、圖書閱覽室、午間休息室里享受到了內容豐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今年,我們聯合家政公司,開展殘疾人居家服務的同時,啟動居家養老服務,讓老人在家里可以享受到日間照料等服務。”社區書記湯婷告訴記者。

  “路凈了,水清了,環境舒適了,人的心情也好了……”說起身邊的變化,60歲的社區居民郭學標難掩內心的激動。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