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畢馬威昨發布香港IPO市場的2021年中期回顧報告,上半年集資總額達260億美元(約2018億港元),暫列全球第三,僅次於納斯達克及紐交所。報告預計,本港下半年新股集資活動及市場交投氣氛將持續活躍,料全年IPO集資總額將不少於4000億港元,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多年來,憑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及連接廣闊內地和國際市場的獨特橋樑作用,香港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長期穩居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列。過去12年間,香港IPO集資額曾7次榮登全球榜首;縱然如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環球市場,香港經濟亦陷入深度衰退,但港股依舊表現強勁,逆市而上,最終全年IPO集資達3975億港元,成為去年全球第二大IPO市場。而據畢馬威預估,今年香港全年IPO集資額將超過4000億港元,屆時將再次刷新本港IPO歷史紀錄。
IPO集資額不斷創新高,股票市場持續活躍,優質新經濟公司及科技「獨角獸」陸續選擇來港上市或第二上市,這都證明了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肯定和看好。特別是在過去兩年間,香港經歷了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的雙重重創,但金融市場卻仍然健康運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穩定性,令投資者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充滿信心。
危中有機,機中有危,全球市場瞬息萬變,香港亦必須居安思危,緊跟時代步伐和發展趨勢,不斷改革應變。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一個論壇上,總結全球未來經濟發展兩大趨勢和轉變,甚具啟發性:其一是近年經濟全球化及自由貿易體制受到不少衝擊,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逆轉,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國際產業鏈及供應鏈的發展和布局將會發生深刻變化;其二,國家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包含了不少對香港發展舉足輕重的重大政策,香港需要認真研究,及時提前做好部署。
面對新的發展趨勢和轉變,香港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和疫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轉移,必然導致香港與歐美等傳統市場的貿易經濟合作受到諸多阻礙,全球經濟中心逐漸向東轉移已是趨勢,因此香港須調整策略,以內地、東南亞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心,開拓更有潛力的市場;其次,應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格局,及時抓住國家發展機遇依然是未來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過去內地的經濟騰飛和改革開放,為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而新時代,「十四五」規劃一如既往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之功能,再加上「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也為香港金融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港須及時抓住機遇。
總之,面對後疫情時代疲軟的全球經濟、逆全球化趨勢及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轉變,香港唯有主動靈活積極應變,才能不斷鞏固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