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9日)在網誌表示,本港經濟在過去一年半持續受壓,環球以至本地疫情一再反覆,即使收縮幅度近期略為放緩,但市場對經濟前景未敢樂觀,而最新這一波的疫情更迅速地在社區擴散,情況令人憂慮。
經濟持續萎縮及疫情導致店舖經營倍添困難,本港不少地區都出現商舖空置的情況,社會有聲音向政府建議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DSD),冀能減低交易成本,讓面對財政困難的業主較易促成交易以靈活周轉。
他表示,非住宅物業市場過去政府很少介入干預。在多輪需求管理措施當中,只有在2013年引入的DSD是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因為在商業物業方面,政府尊重自由經濟原則,確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市場最能有效分配資源,除非出現特殊情況,例如市場上投機活動太多,可能對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構成風險,否則政府不會干預。
他指,過去兩年在中美貿易摩擦、本地社會事件和新冠病毒疫情的多重打擊下,商用物業市場已明顯下調,當年高企的價格及熾熱炒風已不復存在。他表示,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撤銷非住宅物業的DSD,不容易令非住宅物業市場回復熾熱炒風,是讓需求管理措施退場(「撤辣」)的一個合適時機;同時由於做法可降低相關買賣的交易成本,有助有需要的業主出售物業套取資金周轉。因此,行政長官於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宣布了這項決定。
在這項決定公布後,有評論者提到,住宅物業的需求管理措施,是否同樣有撤銷或放寬的空間呢?但細看住宅市道的情況,住宅市場仍然堅挺,住屋價格仍遠高於一般市民可負擔水平。這些數據及走勢均顯示,現階段不具備放寬住宅物業市場需求管理措施的空間。
他指去年初的網誌中曾經提述,在評估私人住宅樓市需求管理措施是否仍然適切時,政府須審慎行事,相關的綜合考慮框架和因素,至今仍然適用。
該四項因素包括:
樓價下跌的幅度與速度,包括同區一手樓與二手樓之間的樓價差距變化;
成交量,包括一手樓及二手樓市的銷情;
未來住宅樓宇的供應量,當中包括落成量、發展商手頭可隨時開售單位的數量,以及短中期的潛在供應量;
整體經濟情況與展望,除了看本港經濟及就業情況、利率走勢及市場資金量,還須注意外圍經濟環境。
他強調政府會密切留意市場的情況,作持續動態評估,但毋須就「撤辣」訂出硬指標或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