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政府最新數字,7至9月失業率為6.4%,屬近16年來的高位,就業不足率維持在3.8%。數據清楚顯示,雖然特區政府接連推出了兩輪「保就業」計劃,但本港的失業情況並未因此好轉。
計劃落實層面漏洞百出
「保就業」計劃的政策目的是「協助僱主支付員工的薪金,以保留可能會被遣散的僱員」,這意味着已經失業的人將無法受益,可謂「先天不足」。政府雖然將「失業支援計劃」的資產限額上限提升一倍,強調失業人士綜援並非養懶人,申請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但援助仍嫌不足,因為即使綜援資產上限提升一倍並豁免自置住宅,仍然有不少失業人士不符合申請資格,更有失業人士申請綜援時因持有保單,被社署告知要取消保險、花光保單「現金價值」至符合資產限額才能申請,令申請人不得不放棄。
「保就業」計劃不僅「先天不足」,而且「後天不良」,政策在具體落實層面不盡如人意。計劃提出之初,各方已經指出計劃的運作偏向僱主,對僱員保護不足。例如,政府要求選擇接受「保就業」計劃補助的僱主,必須承諾在此期間不會將員工解僱、減薪或「停薪留職」,卻忽略了現實中不少僱員被迫放「無薪假」的問題。
在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中,政府作出不少修訂,但種種小修小補均不能解決計劃缺乏監管以及遺漏「有資產的失業人士」的問題。此外,一些企業僱主寧願放棄補助,也要裁員,令失業問題更為嚴重。成立失業救濟金已經是跨黨派共識,與其對「保就業」計劃做小修小補,寄望於「良心僱主」履行社會責任,特區政府何不從善如流,推出臨時、短期的失業救濟金?
雖然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已令本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超過3000億元,而政府財政儲備將降至8000多億元,跌至與沙士後相若的水平。不過仍有心要設立「失業救濟金」,「把錢用在刀刃上」。現時,失業人數增至近26萬人,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例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等,合計的失業率都較對上一次公布數據時,急升0.8個百分點至11.7%。另外,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分別急升至15.2%及9.5%;建造業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仍然高企,分別為10.9%和8.3%;多個其他行業的失業情況惡化,尤其在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受打擊最大的都是基層打工仔,將有限的資源用於幫助在就業市場中受打擊最大的一眾失業人士,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新界社團聯會副理事長 雲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