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女」多數是男性 證監會踢爆炒股騙局常見招數

2020-09-24 20:34
来源:中環那些事

  8月10日,亂港分子黎智英被警方拘捕,而之後的三日間其創辦的壹傳媒(282)股票成交大增,股價一度漲逾20倍,對於這樣的異動當然引起監管當局的關注。

  果不其然,警方於本月10日拘捕15名涉案炒家,這15名炒家共獲利3870萬元,令人震驚之餘也是給散戶警醒:小心入局。

  因為近月「微信女」、投資群組騙局愈來愈多,不時有投資者受害。近月越來越多騙徒利用社交媒體平台詐騙投資者,證監會24日推出Facebook官方專頁「證監會SecuritiesandFuturesCommission」(@sfchkofficial),提醒公眾要注意這些投資騙局。

  製造虛假交投量引散戶入局

  拿壹傳媒這個事件來說,8月7日,壹傳媒的股票成交量大約是100萬股,但8月10至12日期間總成交量大幅上升至71億股,股價亦由8月10日最低的0.075元,升至8月11日最高的1.96元,但其後股價回落,令不少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

  騙徒透過社交媒體WhatsApp群組串連,三日內透過9間證券行密集式交易,合共買賣逾1.32萬次,涉及16.9億股,製造虛假的交投量,營造交投熾熱假象,繼而利用社交媒體的言論「引散戶入局」,並在「高位散貨」獲利。 15人合共的交易金額為15億元,獲利逾3870萬元,其中一人獲利超過2500萬元。

  通常以「唱高散貨」手法獲利

  證監會在最新《執法通訊》指,愈來愈多散戶投資者墮入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唱高散貨」騙局。證監會又指出,現正調查的操縱市場個案中,社交媒體騙局約佔20%。證監會提醒投資者要持懷疑態度,保持警惕,自行分析求證,不要被貪念蒙蔽。

  證監會表示,在Facebook 、微信、WhatsApp、Telegram 、Tinder等社交平台,時常有騙徒發放假消息,其後一些自稱「投資大師」、「著名股評家」 或以「俊男美女」 為頭像的同黨在社交群組推介股份,通常以「唱高散貨」手法獲利。

  騙徒利用不同方法將某上市公司的股價人為地推高,然後以高價將股票拋售予其他投資者。這些騙局通常分三個階段進行:挾倉並推高股價、出貨及拋售。此外,還有某些個案中,騙徒曾經冒認知名的投資顧問及受歡迎的市場評論員,以誘使受害人上當。

  前期給甜頭後期推介目標股

  圖源網絡

  騙徒往往先透過不同途徑例如社交媒體,招攬股民進入他們的WhatsApp、Telegram或者WeChat群組,然後從中挑選喜歡聽貼士的股民,再獨立聊天,而往往這些騙徒都以女性頭像示人,所以又名為「微信女」騙案,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是男性。

  誘人入局後,他們大多會先給一點「甜頭」,例如正正常常地推介一、兩隻有實力的股票,以少許升幅作餌。待感到目標對象慢慢對自己建立起信任,可以「挖寶」時,就會推介真正用來散貨的「目標股」,並預告會升至高位,當然高位最後不會兌現,這些目標股通常一派完貨,輕則下跌一至兩成,重則斷崖式暴跌八到九成。

  證監會:需警惕「內幕消息」

  近幾個月的「微信女」更「升級」為「股票導師」、「投資分析師」、「股神」等,她們會在投資界名人或KOL報導留言及宣傳,叫大家加入群組交流,部分甚至直接冒充知名投資專家,在網上招攬股民,甚至驚動「本尊」要作澄清。

  證監會稱,當投資者在網上收到「內幕消息」或投資貼士時,應保持警惕,特別是有陌生人在社交媒體上推介股價或流通量較低的股票,便需格外留神。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指,打擊網絡平台上的有組織投資欺詐行為是證監重點工作。為免墮入騙局,公眾若透過社交媒體收到主動提出的投資建議或貼士,必須提高警覺。

  截圖交代買賣紀錄多是騙案

  銳升證券首席執行官鄧聲興提醒,多數要求截圖交代買賣紀錄的都是騙案,若果有疑問,最好到證券行或向股評人親自求證,社交媒體上的帳號是否由他們真人持有。他指出,截圖的真正用處,是騙徒向莊家出示證明有做工作,再收取酬勞。

[责任编辑:蔣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