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今天举办「产业战略高峰论坛—後疫情时代产业转型契机」活动,邀请世界500强企业代工厂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以「後疫情时代的产业布局」为题进行专题演讲。童子贤指出,台湾在经济上常会陷入「85分」迷思,按照目前态势,不会顺利成为95分好学生、挤入前段班,且台湾经济有「偏食」现象,太倚赖工业出口。
童子贤指出,台湾非常倚赖台积电,而台积电遥遥领先竞争者,成为台湾之光,是累积多年扎实的执行力所得到的。他也提醒,「现在我们吃40年前定下的老本,40年後的台湾要吃什么东西?」现在定下的东西,可能会影响30、40年後的经济,至於相关政策在哪里,还需要稍微想一下。
从大陆迁回台企没好处
童子贤说,台湾内需不足,非常仰赖国际贸易,但国际贸易要能够有所进展,又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这是非常困难的课题。3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少不了在国际产业分工里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在产业分工的产业链结里找到恰当位置,如果位置站得不对,就会败下阵来,产业现阶段有很多摸索与挑战。
谈到台湾应该有的经济模式,童子贤坦言,如果有人问他,和硕是否考虑把上海和苏州厂搬回台湾,他会说需要20万人劳动力,「这在台湾是找不到的」,就算把厂房搬回来,对台湾也没有好处。
童子贤表示,和硕在桃园和新竹有关系企业员工约2万人,包括做隐形眼镜和IC载板的公司,在关渡还有8000名从事研发、技术、行销和管理人员,这就是恰当的产业分工,把动脑的、不需要用到太多土地和劳动力的项目留在台湾。
不可倚重单一行业
他认为台湾经济有「偏食」现象,但并非恶意批评。台湾在疫情期间出口畅旺,主要依赖科技产品,今年第1季资通讯产品和半导体占台湾出口约51%,第2季提高到53%,其他化工、矿业、金属或传统机械等产业衰退8%至20%,是靠著台积电这样的企业把台湾经济带上去。
童子贤形容,这有点像一座森林里的林相非常单一,当百花盛开时,会非常开心,可是也要担忧林相太过单一,「当花谢的时候也是一起都谢」。
童子贤强调,台湾经济内需规模不够,要在全球经济和经贸体系中找到好的定位,适合发挥台湾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如果可以找到的话,台湾年轻人就可以有很宽广的舞台。
童子贤说,台湾到目前为止还相当倚赖工业出口,算是一个「隐忧」。整体台湾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60%,工业占30%,其他农业和矿业等占10%,但是工业负担台湾绝大部分进出口贸易责任、赚取外汇,才能向国外买石油等台湾缺少的物资。台湾虽然有庞大的内部服务业,但到目前为止很少展现国际化和有竞争力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