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盛芳齡 肖輝哲 同理 黃裕勇報道:了解潮州文化,古城文化和「茶文化」是最佳的切入點。古城是潮州的文化記憶;「工夫茶」和鳳凰單叢是潮州「茶文化」重要載體。第十一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遊走在潮州古城的街巷,體會這裏的文化基因;踏足鳳凰單叢的產地--鳳凰鎮,走入這裏的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在古宅大院內欣賞一場最正宗的潮州工藝茶藝;登上粵東名山鳳凰山,在雲霧瀰漫的山間,與古茶樹來一場親密接觸,品味潮州茶文化的密碼。
參加品鑒嶺南潮州採風行的中國著名作家在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合影。
潮為核心 州係歷史
徐貴祥在湘橋區調研古城區時表示,古城是潮州核心,他稱讚古城乾淨整潔有文化。他認為湘橋的文化建設做到了四個字,老、土、簡、潮。老是喚起鄉愁,保留了文化記憶。
潮州市湘橋區委書記佘楚雄下基層調研。
土是有本地的地方特色。簡是簡約,也是善於做減法,由繁及簡,就像潮州木雕的多層雕一樣。潮是潮文化,也是新潮,這是推陳出新的過程,「推」不是推倒重來,而是推崇,立足現有豐富文化資源基礎上。由此他說到,要把潮州建成「潮」「州」。潮州文化核心是潮,州是歷史,潮就是要做到立足歷史、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近年來,湘橋區突出「文化+」,充分挖掘特色「潮文化」,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古城業態引導,激發古城活力,先後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省全域旅遊示範區」「省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區」「省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潮汕文化(湘橋)生態保護實驗區」。
潮州市湘橋區佘楚雄書記重點就文旅深融合古城新活力進行了介紹。推進古城改造,投資約5億元,以「繡花功夫」實施中山路、下東平路、美食街、義安路和西馬路等街巷景觀改造項目,啟動許駙馬府周邊景觀改造、古城微更新、鳳城文化廣場(唐伯元故居)等點狀項目和湘橋、西湖、金山、太平4個街道街巷改造項目,開展古文物點修繕和「百家修百厝(祠)」工程,完善古城區設施配套等,努力留住城市記憶、歷史文脈,全方位優化提升古城旅遊品質。同時,升級提升中山路「潮州工藝街」,修繕下東平路305號名人故居,打造古城首個文化創意產業園-上水門街府學舊地,古城文化品位不斷提升。
先後出台《潮州古城特色街區業態指導目錄》和《湘橋區民宿客棧管理辦法(暫行)》,引導咖啡茶藝、特色小吃、民宿客棧、潮州工藝等多元化文化旅遊業態入駐古城,促進文旅融合。目前,古城對外開放的「非遺」等文化展館已達數十家,茶館30多家,客棧123家。
依託「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品牌,着力打造一批非遺傳承基地;創建博物館之城,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工作室,着力打造「郡城義倉」「府學舊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引領文旅業態融合發展。
煥發新姿的湘橋更具魅力。2019年度,古城旅遊接待量再創新高,全年全區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647.8萬人次,比增28.07%;旅遊總收入73.9億元,比增23.99%,古城文化旅遊特色區成為粵東旅遊中心和廣東省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茶博館聆聽鳳凰單叢的前世今生
鳳凰茶產自粵東潮州鳳凰鎮,獨特的潮州「工夫茶」,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形成很有特色的潮州茶文化。在鳳凰單叢茶博物館,作家們了解到鳳凰單叢茶的歷史和潮州工夫茶的獨特文化。
古邑潮州有一峰,鳳凰千載產單叢。潮州鳳凰鎮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茶葉重鎮,鳳凰單叢茶是最具代表性的潮汕文化因素之一。這裏除了有延綿不斷的鳳凰山和常年雲霧繚繞的天池,現在,鳳凰鎮又有了新的文化符號:鳳凰單叢茶博物館。
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徐貴祥(左)和衣向東給潮州市留下墨寶合影留念。
鳳凰鎮以古村落活化保護為抓手,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鳳凰單叢茶文化博物館,作為傳承弘揚茶鄉悠久的茶文化,提升鳳凰單叢茶品牌形象的重要舉措。
5日下午,作家們抵達博物館時,只見極富當地民居特色的建築經過翻新和裝修,外觀美輪美奐,博物館大門上的館名仍用紅綢包裹,作家們率先入內參觀並提前體驗鳳凰單叢茶文化。從走進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那一刻起,作家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鳳凰單叢茶的歷史長河之中。
鳳凰單叢茶博物館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由廣東鳳凰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潮州鳳凰茶旅小鎮發展有限公司、東興村民委員會三方共同打造,總投資2500萬元。
這座綜合體主要由原來東興村大夫第祖屋與守信公祠組成。據工作人員介紹,過去的「大夫第」是一間佔地超過1000平方米的古民居,以前是一個茶商的私宅,當年這位茶商就把鳳凰茶賣到東南亞等地。過去,大夫弟裏面薈萃了許多精美的木雕、嵌瓷、彩繪等潮州民間工藝的精華,但由於荒廢多年,大多雜草叢生,而因年久失修,守信公祠更是半邊坍塌,成為危房。但隨着工程進展,古民居重新煥發新彩與活力。
現在建成的是博物館一期項目,原「大夫第」和守信公祠通過改造翻新後,其綜合體共分為八個館,除了文化與文物的展示,還有單叢茶研學教育基地、茶主題文創中心、茶樂園、潮文化「大家」工作坊、潮式生活體驗館這樣體驗感和現代感很強的板塊。
尤為珍貴的是,在博物館裏展示了一棵鳳凰茶區現存最古老,樹齡超過700年的「茶王」宋種一號標本,名「宋茶」。據了解,這棵「宋茶」原生長在海拔約1150米的鳳凰鎮烏崠山李仔坪村頂厝的幾塊巨大泰石鼓之間,軀幹有三個分椏,樹高5.8米,樹冠直徑達7.3米,歷史上這株古茶對最高的春茶產量達17.8斤。相傳這株古茶樹係南宋末年烏崠李姓村民所選育,故名「宋茶」。據專家考評,「宋茶」樹有700多年樹齡,是鳳凰山中最古老的一棵。可惜的是,由於該茶對年老根系差,受自然災害影響,在2016年清明節後漸漸枯萎,直至枯死,現製作成標本,在茶博館內展出。
作家們在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內,了解到許多有關鳳凰單叢茶的秘密:名稱如何從「單樅」變成「單叢」過程;按照製作工藝,鳳凰單叢可劃分為肉桂香、黃枝香、蜜蘭香等十大型號80多個品系等。
在已初步建成的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旁邊,正在進行博物館的二期建設,屆時一個規模更大的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將更具氣勢,也將在傳承弘揚茶鄉悠久的茶文化,提升鳳凰單叢茶品牌形象發揮更大的作用。
鳳凰山雲霧中遇見「宋茶王」
在潮汕地區,茶葉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消費品,茶文化歷史底蘊豐厚,人與茶的關係緊密相連,隨處可見。鳳凰單叢就因產於鳳凰山而得名。當天,作家們驅車登上粵東名山鳳凰山,一睹這座名山與「功夫茶」的不解之源。
作家漫步在茶博館中。
鳳凰山是潮州市一處獨特的旅遊景觀。它坐落於潮州城區北面約40公里處的鳳凰鎮,主峰鳳凰大鬢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峰。而鳳凰茶區地貌複雜,海拔高低懸殊,由於受地形和空氣濕度的影響,造成區間氣候差異大。
作家登山的當天,山下雨後初晴,隨着高度的爬升,雲霧逐漸在車窗外漫,到了山頂則已雲霧繚繞,霧氣在山風的吹動下快速的遊走。
作家在茶博館內了解中國茶文化。
正是由於鳳凰山長期雲霧繚繞,山上氣溫低,且晝夜溫差8度至10度,非常適宜綠錄生態茶樹的生長,這裏也成為高端烏龍茶的最重要產地,也是古茶林的所在。在鳳凰山上的烏崠山,有「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平」之稱,更鳳凰山上是極富盛名的名茶產地。
在鳳凰山上,作家們與一片古茶林近距離接觸。據悉,鳳凰山現存3000多株200至400年茶齡的古茶樹,在鳳凰山頂,更有一棵樹齡600多歲的「宋茶王」,相傳是文天祥後人於宋末所栽。
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潮州行採風團團長徐貴祥(左)與香港商報廣東分社社長帥俊在宋茶王合影留念。
作家們在鳳凰山上偶遇這棵「宋茶王」的主人,他就是宋茶王古樹第二十一代傳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單叢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文國偉,他向作家們介紹說,據悉,這棵「宋茶王」一年只在春季採茶一次,可以產出12-13斤茶葉,由於其品質遠近聞名,每年的茶葉都會提早被愛茶之人高價買斷。
採風團成員、山東省文聯名譽主席劉玉民換着角度用手機拍古茶樹,他說自己拍了20多張,每一張都精彩。「能如此集中地觀賞古茶樹,真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