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现场 中新网拍摄
【香港商报网讯】据记者2月14日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深埋地下2000多年后,2019年1月,滇国相印封泥在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出土重现了,而滇国相印则还未发现。
1 、明清时期
遗迹:田块 道路
遗物:铁钉 铁片 瓷片
遗迹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最早发现于1958年,2011年被晋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在石寨山大遗址考古勘探过程中,在河泊所村至金砂村区域内的地下分布有众多排列有一定规律的台地和水系。为了了解这些台地的功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晋宁区文物管理所,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发现有田块、道路(田埂)、水井、窑址、沟、灰坑、土坑竖穴墓、房屋以及婴幼儿瓮棺葬。遗迹共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三和第二个时期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段,限于目前的资料,无法进一步细分。
瓮棺群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2 、汉晋时期
遗迹:废弃的河道堆积 20余座灰坑及窑址
遗物:封泥 陶瓦 装饰品残件
石寨山文化分布区内首次发现瓮棺
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台地的东北角和东部发现了很多瓮棺。这些瓮棺,从层位关系来看分为不同的时期,考古人员推断瓮棺群应该不是短期形成的。 自瓮棺发掘以来,鉴于发掘现场难以弄清楚瓮棺的属性,考古人员就与中山大学合作,将瓮棺全部取回,在实验室内开展更为细致的分析和鉴定工作。2019年暑假开始,中山大学李法军教授带领学生来昆明开展室内清理工作,从已经清理的20余个陶釜内的遗骸来看,所有陶釜内均有小孩的遗骸,且这些小孩的年龄均在1岁以内。目前,仅发现1件釜内的遗骸有一件陶盏,其余陶釜内均无任何随身遗物。除了体质人类学的鉴定以外(包括年龄、性别),还将进行古代病理的分析以及伤痕鉴定等,进而弄清楚包括小孩死因在内的诸多问题。
玉璧残片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说,碰到这么多的瓮棺,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对这批瓮棺的分析和研究可能会耗时较长。
尽管目前尚不知瓮棺(瓮罐)遗存到底是墓葬还是祭祀遗留,但无疑这次的发掘对于认识石寨山文化及其来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次,大规模的婴幼儿瓮棺的集中出现,在石寨山文化分布区内属首次发现,与以往发现的土坑竖穴墓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丰富了对葬俗的认识。
3 、西汉中期以前至西周时期
遗迹:瓮棺 房屋 灰坑 灰沟
遗物:陶釜 纺轮 饰件 弹丸 陶容器残片等陶制品,骨锥 骨镞 牙器等骨制品,玉环 玉镯 磨石 石斧等玉石制品,少量铜镞 铜片 臂甲
滇国相印、王敞之印等封泥出土
滇国相印封泥放大图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2019年1月,考古队员在废弃的41号河道中清理90号灰坑时,发现了滇国相印、王敞之印和田丰私印等封泥。与封泥一同出土的还有瓦片、陶罐、陶釜以及其他铜质和石质的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目前滇国相印封泥暂时保存在工作站上,而滇国相印则还未发现。
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不仅弥补了《史记·西南夷列传》等古代文献关于古滇国史迹记载的缺失,而且从实物史料上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标志着汉武帝在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的同时,还设立了“滇相”,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体系。从这些材料推测,早在2000多年前,滇中地区就已经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之中。滇国相印封泥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封泥的发现为了解滇国附汉后的政权性质、行政模式和职官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线索。
牛头饰件
不过,也有人认为该封泥是东汉时期的,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河泊所遗址地处河泊所遗址群的核心分布区,其所处位置十分特殊。在河泊所遗址群中分布有众多的台地和水系,对这些台地选点逐步进行发掘,了解其文化内涵、时代、功用及内部结构,将为从整体上分析河泊所遗址群的内部结构、功能和体系,提供考古学的实物资料。(记者 杨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