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麼能這麼對我?”那些令人痛心的“逼宮”往事

2019-10-16
來源:鳳凰網讀書

   【編者按】前兩天,一則當當網原CEO李國慶的訪談節目上了熱搜,視頻里他摔杯子的片段引發全網熱議。很多人同情李國慶被妻子“逼宮”出局,也有不少人指責他的公然失禮。

  在另一檔節目中,李國慶自曝被“驅逐”三步曲:股權變更、逼走副總、再加“逼宮信”。  

 

  更具戲劇性的是,在接到逼宮信的前一晚,李國慶在家看《雍正王朝》的八王逼宮。李國慶回憶道,當時俞渝(其妻)輾轉反側,有點反常,“敢情明天我就會收到她指使的管理層寫的逼宮信,讓我什麼業務也別管了”、“不是我禪讓,是被人踢出去。”

  “她是我老婆呀……”

  “怎麼就突然變臉了呢……”

  “干嘛還用這麼陰謀詭計的方式呢?”

  李國慶直言不解。當主持人說,如芒刺在背時,便發生了怒摔杯子的一幕。眼眶濕潤的李國慶對主持人說了句:“對不起,我還沒走出來。”

  “逼宮”是權力角逐的產物,李國慶的經歷縱然令人同情,也不過是歷史上眾多“成王敗寇”故事里微不足道的一則。

  好在,在現代傳媒發達的今天,我們還能看見被驅逐者公然發表委屈和憤怒。想想身赴黃泉的隋煬帝、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或許能讓那顆失控的心寬慰幾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歷史上著名的逼宮,那些令人痛心的“相處之道”。

  文 | 易中天

  01/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切重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一般地說都會出現兩次,這是黑格爾告訴我們的。而且,正如後來馬克思之所補充:第一次是作為悲劇,第二次是作為笑劇。

  魏晉的改朝換代就是如此。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讓位,這是第一次。不到半個世紀,司馬炎又逼魏元帝禪讓,這是第二次。曹丕當然想不到他的王朝如此短命,故伎重演的的司馬炎也沒想到他的帝國不但年頭不長,還荒唐可笑之極。

  司馬懿就更想不到。

  後來被追尊為宣皇帝的司馬懿,是晉王朝的實際開創者和締造者。也許,這應該歸結為他特別有心計,也特別有耐心。從進入政界到奪取政權,他前後用了四十三年的時間,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終于把曹家的“房產”據為己有,只留下一道過戶的手續。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司馬懿出身于高級士族,高祖是東漢的將軍,曾祖和祖父都是郡的太守,父親司馬防則官居京兆尹(首都地區長官)。曹操初入仕途就能出任洛陽北部尉(首都北城區公安局長)一職,便是由于司馬防的推薦。

  對此,曹操一直感恩在心。後來,當了魏王的曹操設宴款待司馬防,又舊話重提。曹操說:請司馬公看看,孤王現在還可以再當一個縣尉嗎?

  司馬防說:老夫推薦時,大王當個縣尉正合適。

  曹操哈哈大笑。

  司馬防的回答十分得體,也實事求是。四十二年前的曹操年方二十,由于被舉為孝廉而任郎官(儲備官)。從宮廷外放到地方,當然只能擔任副縣級的公安局長。

  實際上,直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六年後,司馬家族仍未必看好這位政壇新秀。曹操征招司馬懿到府中任職,司馬防的這位次子便拒不受聘。他聲稱自己得了風癱病,寧肯長期臥床也不就任。

  這樣一拖就是七年。到赤壁之戰那年,曹操給了司馬懿兩個選擇:要麼進朝廷,要麼進監獄。司馬懿的病裝不下去,只好加入曹政府。他不但在曹操那里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的時代,更成為皇帝的得力助手,魏帝國獨一無二的謀略家。

  因此,當曹叡病重需要托孤時,他想到了司馬懿。

  當時司馬懿已官居太尉(最高軍事長官),剛剛消滅了自稱燕王的公孫淵,將遼東收入魏帝國的版圖,正准備屯兵鎮守關中,曹叡的詔書卻三日五至。司馬懿星夜兼程趕回洛陽,與大將軍曹爽共受遺命輔佐新帝曹芳。

  曹魏之亡,也開始有了征兆。

  事實上,曹叡的托孤有氣無力。孫策托孤于張昭時說得斬釘截鐵: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劉備托孤于諸葛亮時也說得不留余地: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曹叡呢?眼淚汪汪地看着八歲的曹芳,一句硬話都說不出。

  結果,被授權可以自行其是的忠心耿耿,被當面叮囑托以後事的奪了政權。

  另一位顧命大臣曹爽也托非其人。此公原本既無才干又無戰功,是魏明帝臨終前一時糊塗,才突擊提拔為大將軍的。然而曹爽卻自命不凡,一心想要排擠司馬懿,辦法則是讓曹芳下詔將司馬懿由太尉轉任太傅。

  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沒錯,太傅地位崇高,卻沒有實權。

  司馬懿當然清楚這一點。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與曹爽抗衡,干掉此人只能乘其不備。于是,在周旋了幾年以後,司馬懿第二次裝病。

  裝病是有經驗的。上一次裝風癱病,曹操派人去假裝行刺,司馬懿躺在床上紋絲不動。這一回當然是風癱病順理成章地復發,司馬懿的演技也更上層樓。

  演出是在司馬懿的太傅府,觀眾則是曹爽派去的新任荊州刺史李勝。李勝看到的是這樣一個情況:司馬懿的雙手已經接不住婢女遞過來的衣服,喝粥的時候粥水全都灑在前胸,還把李勝要去的荊州聽成是並州。

  李勝只好糾正說:下屬要去的是荊州。

  司馬懿卻說:去並州委屈你了。並州接近胡地,千萬好自為之。今後你我只怕難得一見,如何是好?

  李勝又說:是荊州,不是並州。

  司馬懿這才若有所悟地說:是荊州嗎?老夫不大聽得清楚你的話。很好,很好!在荊州是可以建功立業的。我的兩個兒子司馬师和司馬昭,就拜托你了。

  說完,淚流滿面,聲音哽咽。

  李勝回去報告曹爽,曹爽很放心。

  司馬懿卻在暗中加緊准備。裝病兩年半以後,他趁曹爽陪同皇帝外出之機突然發動兵變,一舉消滅了強大的對手。

  曹爽先被罷官,後被滅族,兄弟和同党也被一網打盡,其中就有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之一何晏。  

 

  孫位(唐)《高逸圖》“竹林七賢”形象

  曹爽的無藥可救也在此案中暴露無遺。兵變時,司馬懿屯兵洛水,曹爽屯兵伊水;司馬懿佔領了洛陽,皇帝卻在曹爽手中。因此有人建議,挾持天子到許縣,然後命令各地軍隊勤王,完全可以對抗司馬懿。

  然而曹爽卻拒絕了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放棄抵抗向司馬懿投降,還把司馬懿彈劾自己的奏章交給了皇帝。曹爽說,司馬公不過是要奪權而已,給他就是。我做不了大將軍,還可以做大富翁嘛!

  志大才疏的曹爽哪里想得到,司馬懿的陰險狡猾和心狠手辣舉世無雙。在曹爽還有抵抗力量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處理僅止于罷官。甚至在曹爽被軟禁在家時,他還假惺惺地派人送糧送肉。然而,當曹爽等人“謀反”的證據收集齊全以後,又怎麼樣呢?滿門抄斬。

  曹家人,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小皇帝曹芳就更是傀儡。

  然而就連這個傀儡,也在司馬懿去世三年後被他的兒子司馬师廢掉,成為魏帝的是十四歲的曹髦。六年後,不甘心做傀儡的曹髦也被殺死,魏帝換成十五歲的曹奐。這就是魏元帝,也是曹魏的最後一個皇帝。

  曹芳、曹髦、曹奐,史稱“三少帝”。

  司馬懿政變成功後,三少帝的時代就變成了司馬家族的時代。司馬懿,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师,司馬师的弟弟司馬昭,相繼把持朝政十六年。立國總共只有短短四十六年的魏,倒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並不姓曹。

  剩下的事情就是辦手續。

  于是,司馬昭先是冊封晉公,然後升格為晉王。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馬昭卒,子司馬炎繼位。十二月,魏元帝禪讓,司馬炎稱帝,是為晉武帝。

  所有這些程序都跟曹魏代漢一模一樣,不同之處僅僅在于:東漢的傀儡皇帝只有一個,曹魏則有好幾個;曹家只用兩代人就偷天換日,司馬家族則用了三代四人。

  這簡直就像是報應。

  歷史往往是公平的,報應也接踵而來。司馬炎死後僅僅一年,禍亂就迅速爆發。他的兒子被廢又被立,被立又被殺,他的王朝則四分五裂萬劫不復,而且篡奪皇位顛覆政權分裂國家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血親。

  02/ 隋煬帝:天子自有死法,拿毒酒來。

  隋煬帝是在江都被殺的。  

 

  江都即今江蘇省揚州市,遠在長安的千里之外,當然不是隋帝國的首都,甚至就連陪都也算不上。隋的陪都其實是洛陽。洛陽和江都,都是隋煬帝的最愛。他即位之後就立即下令營建洛陽,運河開通後又三下揚州,被殺之前竟在江都住了一年半以上,便都是證明。

  但,煬帝喜歡江都,不等于驍果也喜歡。

  驍果就是禦林軍,意為驍勇果毅。作為保衛皇帝的精銳部隊,他們配置精良,個個頭戴金盔,臂刺血鷹,騎着汗血馬,身強力壯武功非凡,卻對江都沒有興趣。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漢子都是關中人。來揚州玩玩可以,老死江都,不干。

  隋煬帝卻不打算回到西北。

  不回去也不完全是喜歡江南,實際上是回不去。大業十二年隋煬帝離開洛陽前往江都時,他的事業就已經從巅峰跌入了低谷。征高句麗民怨沸騰,巡突厥則差點被俘,煬帝卻不思悔改繼續一意孤行,結果是從貴族到農民全都跟他反目為仇。這位剛愎自用的皇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到煬帝被殺那年,天下大勢對楊廣已十分不利:長城內外烽煙四起,大河上下叛軍遍野,就連帝國的首都長安也被唐公李淵佔領,並另立隋帝,改元義寧。這個時候,煬帝就算回到西北又能如何?難道真去表哥李淵和孫子楊侑(讀如又)那里做什麼“太上皇”不成?

  也只能賴在揚州,甚至往南京和杭州跑。

  于是驍果人心浮動。

  其實,思鄉心切的禦林軍一開始並無意造反。他們的打算是開小差,約定日期集體逃亡。畢竟,隋煬帝平時待他們不薄。他甚至采納謀臣的建議,為這支部隊在江都就地解決了性生活問題。因此,如果不是由于煬帝身邊出了吃里扒外的白眼狼,事情的結果也許就會兩樣。

  白眼狼是三兄弟。

  三兄弟分別叫化及、智及和士及,是許國公宇文述的寶貝兒子。作為鮮卑貴族、關隴豪門和開國元勳,以及奪嫡斗爭中的楊廣死党,宇文述深受煬帝信任。于是這三兄弟便在老爹去世後彈冠相慶飛黃騰達,盡管他們原本是無惡不作的紈絝子弟,其中兩個還犯有死罪。但,宇文述臨終前的含淚哀求,讓隋煬帝的心軟了下來。

  誰知道這竟是養虎為患呢?

  現在已不能確定三兄弟中是誰使壞。總之,驍果軍的司令官司馬德戡被告知:逃亡不是辦法,造反才有出路。我們知道,宇文述生前就被認為最能代表關中人的利益,司馬德戡等禦林軍將領也原本就是他的部下。因此,宇文兄弟與司馬德戡很快達成共識,其他人更是紛紛依附。

  兵變迅速釀成。

  經過一夜的調兵遣將,三月十一日凌晨,在門衛官裴虔通的策應下,司馬德戡率兵長驅直入殺進宮中,禦林軍校尉令狐行達更是拔出刀來沖到了隋煬帝的跟前。

  煬帝說:你要殺我嗎?

  令狐行達說:臣不敢,只想尊奉陛下回到關中。

  說完,令狐行達放下武器,扶隋煬帝下樓。煬帝來到亂軍之中,發現带兵前來抓捕他的正是自己做晉王時的藩邸老部下裴虔通,不禁驚問:怎麼連你也反了?

  裴虔通說:臣不敢反,但是將士們思鄉心切。

  隋煬帝說:朕其實正准備回關中去,只不過在等待運糧的船只。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就走。

  裴虔通說:恐怕還得請陛下親口對大家說。

  于是,裴虔通牽來一匹馬,要隋煬帝去見群臣。煬帝嫌馬鞍簡陋有失身份,死活不肯上馬。裴虔通只好換了一副馬鞍,煬帝這才放下架子讓他牽出去游街示眾。

  然而亂党之首宇文化及卻不想見隋煬帝了。這個家伙原本就是被兩個弟弟和司馬德戡他們硬逼着,才成為兵變領袖的。在整個兵變過程中他都膽戰心驚,此刻則如夢方醒傳出命令:把那人牽來干什麼?還不趕快動手!

  結果,隋煬帝又被牽回寢殿。

  面對持刀環立如臨大敵的司馬德戡等人,在問了幾個問題並眼睜睜地看着十二歲的愛子被裴虔通所殺之後,隋煬帝坦然地說:天子自有死法,拿毒酒來。

  毒酒是老早就准備好了的,就藏在煬帝的那些漂亮女人那里。煬帝曾經對她們說,將來萬一有難,你們先喝,朕接着喝。可惜這時那些女人一個都不見,司馬德戡他們又不肯耽誤時間,煬帝只好讓令狐行達把自己絞死。  

 

  隋帝國,也同時宣告滅亡。

  亡國並不奇怪。就連煬帝,恐怕也認為自己的死是在為大隋之亡履行手續。他似乎早就想到了這一天,以至于摸着脖子對蕭皇後說:這麼好的腦袋,誰來砍呢?

  但,這絕不意味着本案沒有疑點。

  事實上司馬德戡他們密謀時,信息是泄露了的,一個宮女甚至報告了蕭皇後。蕭皇後卻只是說:你想上奏,就上奏好了。結果煬帝把那宮女殺了,理由是國家大事不該由奴婢過問。因此,後來又有人報案,蕭皇後便說:天下事已不可收拾,何必再讓皇上增添煩惱。

  03/ 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長安。

  清晨的陽光照例灑在通往皇宮的路上,路邊佇立的禁衛軍有如兵馬俑般面無表情。一切都跟往常一樣。騎在馬上並肩而行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似乎也很坦然,盡管頭天晚上有人通風報信:李世民在父皇面前告了他倆的刁狀。

  但,這又不是頭一回。

  是的,建國八年了,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關系越來越勢同水火。原因很簡單,從太原首義到統一中華,李世民一直戰斗在第一線。可以說,大唐的天下至少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然而按照宗法制度,儲君卻只能是李建成。

  這就不要說李世民不服,天下人不服,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的弟兄們不服,就連李建成自己都忐忑不安。沒錯,他是嫡長子。不過除此之外,又有多少本錢呢?就算將來能夠順利接班,李世民也未必安分守己俯首稱臣。

  好在,有李元吉支持自己。

  皇四子齊王李元吉為什麼會站在李建成一邊,恐怕只能是一個謎。正史的說法,是他打算先干掉李世民,然後再取李建成而代之。可惜就連所謂正史,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李世民幕僚的道聽途說。是否屬實,死無對證。

  當然,真正重要的還是李淵。

  李淵態度曖昧。在李建成看來,父皇至少也是防范李世民的,因為李世民功高震主已是不爭的事實。幸虧他是皇帝的親兒子。如果是韓信,恐怕早就兔死狗烹了。

  奇怪的是,李世民並不韜光養晦,反倒十分張揚。武德四年(621)六月,打了勝仗的他甚至高調舉行了入城式。李世民自己身着黃金盔甲騎馬走在前面,李元吉等二十五名將領緊隨其後,一萬名鐵甲騎兵如同黑色森林,三萬名武士浩浩蕩蕩走進長安,隊伍之長竟排出兩公里以上。

  這真是好大的排場!

  如此耀武揚威,給誰看呢?

  李建成心知肚明,李淵更是眼睛雪亮。奇怪的是,他卻突發奇想,提出讓李世民带領自己的人馬駐紮洛陽,並使用天子的旗號統治今天陝西省以東的所有地區。

  高祖的說法是:東西兩都,天下一家。

  但,這哪里是天下一家,分明是國家分裂。這個方案如果當真實行,大唐就會像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不過,兩羅馬是可以並存的,因為兩個首都相距甚遠。洛陽和長安卻只有咫尺之遙,豈能不刀兵相見?

  那麼,李淵為什麼要出此昏招?

  直接的原因,據說是李建成宴請李世民時,在酒里下了毒(具體下毒人不詳)。李世民飲酒之後吐血數升,被參加宴會的淮安王李神通扶回了秦王府。李淵聞訊前來探視,不忍心再看見他們兄弟手足相殘,才提出了這個方案。

  然而此說可疑。

  我們要問:李建成如果真要毒死李世民,哪里還能讓他走出東宮,又怎麼會請來一位身為叔王的目擊證人?李淵來探視時,為什麼並不追究投毒案,只是告誡建成以後不要讓弟弟過量飲酒?因此,這很可能是李世民的苦肉計。

  李淵當然不傻,他反過來給李世民設了局中局:現在就分你一半江山,你要不要?如果要,那就是有野心。

  結果,李世民的心思被李淵看破。

  于是,當李元吉又來慫恿父皇殺掉李世民時,李淵的回答竟是:那個人功高蓋世,殺他有什麼名目?

  看來,李淵也有殺心。

  知道了這些背景,就不難理解六月三日發生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這一天太白金星滑過了天空。有關部門立即向李淵密報:天象顯示,秦王當有天下。

  于是李淵召李世民進宮,向他出示報告。

  此說同樣可疑。有關部門的密報,為什麼要拿給李世民看?要知道,當有天下,可以是現在,也可以是將來。是將來就該立他為儲,是現在就得當機立斷,李淵對這個密報到底作何理解?但無論哪種,都用不着給李世民看。

  李淵的做法不可思議,李世民的奏對也答非所問。他的回答竟是:太子和齊王淫亂後宮。

  這可真是中國邏輯。太子和齊王淫亂後宮,跟太白金星滑過天空又有什麼關系?然而正是這邏輯不通,讓李淵方寸大亂。惱羞成怒的皇帝只好放過天象,先解決後宮問題。

  他宣布:明天開會,當面對質。

  消息立即就傳到了建成和元吉那里。但是他們不怕,因為李世民根本就無法舉證。欺君之罪,必死無疑。

  就連李淵,說不定也是這麼想的。

  可惜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李世民根本就沒打算對質。

  第二天早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坦然進宮,一直走到玄武門外才感覺不對。他倆立即掉轉馬頭准備逃回東宮,卻發現自己走投無路,李世民的悍將已將他們團團圍定。  

 

  玄武門之變 太子和齊王,中了埋伏。

  情急之下,李元吉決定先發制人。他拿起弓箭,准備擒賊先擒王,卻哆哆嗦嗦拉不開弓。相反,李世民的表現要沉穩得多。他不慌不忙叫住掉頭就走的大哥,不知道跟李建成說了些什麼,然後就一箭射穿了他的喉嚨。

  接着,李世民的愛將尉遲敬德也射殺了李元吉,還把元吉和建成的腦袋都砍了下來。結果,當東宮和齊王府的人趕來救援時,尉遲敬德只是把這兩顆人頭亮了出來,大部分救援部隊便潰不成軍,一哄而散。

  于是,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去見皇帝。

  皇帝陛下此刻正在游船上,身邊是幾位重臣。也許,他們是想在上朝之前統一思想。只不過沒人想到,尉遲敬德竟會從天而降,而且手持兵器,一身戎裝,滿臉血污。

  李淵當然大吃一驚。他的第一反應是出事了,因此開口就問:外面是誰作亂?

  尉遲敬德答: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正在平定。

  李淵又問:你來干什麼?

  尉遲敬德答:保衛陛下。

  李淵松了一口氣。

  只要不是來殺自己的,當然一切都好商量。

  李淵便問宰相裴寂:事到如今,你看怎麼辦?

  裴寂沒有說話。

  另外兩位卻異口同聲: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若能立為太子付以國務,則陛下如釋重負,蒼生歡欣鼓舞。

  李淵說:這正是我早想做的。

  是嗎?天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尉遲敬德戎裝持械擅自闖宮,已經觸犯刑律。因此同樣可以肯定,禁衛軍早已歸屬李世民。尉遲敬德哪里是來護駕,分明是逼宮。

  識時務者為俊杰,李淵就一貫識時務。他馬上按照尉遲敬德的要求手書敕令,將一切指揮權都交給李世民。

  直到這時,李世民才應召入宮。

  父子相見恍如隔世。秦王撲到皇帝懷中,親吻着父親的乳頭泣不成聲,李淵也老淚縱橫撫摸着孝順的好兒子,雙方都心領神會的交易則在抱頭痛哭時暗中達成:做皇帝的父親將交出最高權力,接班的兒子則保證他安享晚年。

  這時,大約是下午四點。

  現在,楊隋變成了李唐,高祖換成了太宗,一切都那麼具有戲劇性,又那麼順理成章,還那麼讓人疑惑。

  其中教訓,又在哪里?

  本文摘自  

 

  書名:《易中天中華史》 作者: 易中天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2013

  編輯:_童_指杏花村

  圖片:網絡

 

[責任編輯:蔚然]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