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歐盟換屆無新意 新領導層人選偽平衡

2019-07-09
来源:香港商报

  「這能製成一張精美海報,卻為歐洲政策帶來許多未知因素,而性別平等勝過了地域平衡。」在歐盟上周艱難敲定領導層關鍵人選後,一歐洲智庫卻給出如此審慎的評價。只因標榜要按民眾意願重建歐洲政治版圖的政客們最終仍未落俗套,繼續上演《權力遊戲》。

  各謀私利 難掩背後政治標籤

  經過激烈爭吵的3天特別峰會,28個歐盟成員國截至上周三就歐盟機構關鍵領導人人選達成共識:提名德國防長馮德萊恩擔任歐委會主席、IMF總裁拉加德擔任歐央行行長、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擔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同時選舉比利時首相米歇爾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意大利籍議員薩索利擔任歐洲議會議長。根據歐盟規則,這五人當中僅有米歇爾和薩索利可直接就職,其他三人還須經歐洲議會投票表決通過。

  今年是歐盟機構領導人的「換屆年」。自5月歐洲議會選舉落下帷幕後,歐盟內部已就下屆領導職位人選多次協商,但因難以平衡各方利益一度「難產」。無奈決定舉行成員國特別峰會,並一再延長會議時間,最終就人選名單達成共識。

  具體來看,馮德萊恩和拉加德是女性,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將此稱為「完美的性別平衡」。馮德萊恩來自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黨團,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盟友,是歐盟機構中的新面孔;拉加德是法國人,擁有豐富的財經從業經驗,得到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大力支持。博雷利是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成員,得到西班牙政府力挺。

  這份人選名單看似非常完美,兼顧到地域、國家、性別及黨團得票率等平衡,但卻難掩其背後隱藏的「政治標籤」。綠黨黨團「領銜候選人」之一埃克豪特就直言,這是德、法、西等國為各自利益私下妥協的結果。「最大輸家」社會黨黨團對非「領銜候選人」出任歐委會主席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這讓反對「領銜候選人」制度的馬克龍話語權大增。綠黨黨團領導人凱勒則指「這一幕後安排荒唐可笑,只是滿足了政黨權力遊戲的需要」。

  德法博弈 確保主導歐盟政策

  目前,引發最多爭議的是歐委會主席人選馮德萊恩。歐委會主席一職相當於歐盟的「總理」,是歐盟行政部門的最高執行官。如果需要,歐委會主席可決定歐委會的政策議程和所有立法提案的產生。而歐盟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給一名歐盟機構「政治素人」來領導,引發眾多歐盟議員和成員國不滿也在情理之中。針對這一毫無民意基礎、帶有強烈「空降」意味的提名,許多議員將此稱為「民主的失敗」。法國《費加羅報》則評論稱提名是「典型的歐洲結果」——德國人選擔任歐委會主席,法國人選擔任歐央行行長,依然保持了德法在歐盟政經決策中的主導力量。

  而在本次與德國提名人選的較量中,法國似乎更佔上風。首先,馬克龍成功打破歐委會主席通過「領銜候選人」當選的慣例。「領銜候選人」是指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各黨團都推出自己的歐委會主席「領銜候選人」,選舉獲勝的最大黨團的「領銜候選人」獲得歐洲理事會提名,再經由歐洲議會多數票通過後當選為歐委會主席。但這一慣例令成員國失去決策權,因此遭到馬克龍的極力反對。其次,相較只有現任歐委會主席容克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通曉法語,本次四個主要領導人人選全部精通法語,這大大提升了法語在歐盟的領導地位。再次,不論馮德萊恩在國防、氣候變化上的觀點,還是拉加德在貨幣政策上的立場,均與馬克龍相近,是馬克龍致力歐盟改革的得力人選。

  失衡未解 「新歐洲」續被邊緣化

  不難看出,全部來自西歐的歐盟新領導層人選名單依然維持了歐盟舊有的「勢力版圖」,沒有實現民眾一直寄望的東西歐平衡,「新歐洲」(歐盟東擴後新加入的國家)仍處於被邊緣化的境地。中東歐國家在挑選歐盟未來領導人的事務中缺乏主導權,只能在副手之間等待下一次崛起。

  馬克龍在出席歐盟特別峰會前曾特別強調,需要按照歐洲民眾的意願重建政治版圖,但其有份參與的最終博弈結果,卻再次印證了其表裏不一的政客面孔。

  香港商報評論員 魏煒婷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