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App的运营者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因发布广告时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再被罚款3万元。这已经是小红书因为广告违法第10次被处罚。
17次行政处罚,广告违法占10次
据了解,小红书是一个年轻生活方式分享平台,用户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生活的点滴。社区每天产生数十亿次的笔记曝光,内容覆盖时尚、护肤、彩妆、美食、旅行、影视、读书、健身等各个生活方式领域。小红书官方网站称,截止2019年1月,小红书用户数超过2亿,其中90后和95后是最活跃的用户群体。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自2015年6月以来,该公司共被处罚17次,被罚金额超过63万,其中,10次涉及广告违法行为。
其中处罚最严重的两次分别发生在2016年10月27日和2018年10月18日,前者因为发布非药品的商品宣传疾病治疗功能的违法广告被罚15万,后者因为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被处罚20万。
此外,还存在发布广告时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不真实、不准确,发布虚假广告等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596元至5万不等。
小红书为什么屡罚屡犯?业内人士认为,几百块钱甚至几万块钱的处罚相比几十万上百万的广告费不值得一提。违法成本低是违法广告之所以屡罚不止的关键。
小红书APP泄露消费者隐私
除了广告违法,在处罚中还有一项特殊的处罚——侵犯消费者隐私。2018年8月27日,小红书因为“违反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被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5万。
处罚决定书显示,在消费者注册的时候,跳出对话框让注册人确认,详细内容如下:“需要使用通讯录权限,您是否允许?具体内容包括:读取联系人等权限”。注册人确认允许后,可以在 APP“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栏目内找到本人手机通讯录内已在小红书注册过的联系人。并可进一步点击关注这部分联系人,关注后可以看到这部分人关注的人、粉丝、笔记以及标签。在隐私设置项目中,存在“允许通过手机通讯录加我为好友”选项,后面有确认条可以让用户开启或关闭,但是默认设置为开启。
处罚决定书指出,小红书 APP 软件隐私设置成默认允许其他人加为好友并浏览到好友的相关包括部分个人隐私的信息,致使消费者关注的笔记以及兴趣爱好被陌生人了解。属于未充分履行采取技术手段或必要措施义务,未完全尽到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
据了解,早在2017年,小红书被质疑泄露用户被推上舆论风口上,据媒体报道共有50名小红书用户在2017年3-5月间接到假客服电话后上当受骗,受骗总金额87万元。
在多次官方回应中,小红书始终强调用户信息泄露可能是源自第三方商家、手机软件或快递环节。而8月27日被罚,从某种程度上坐实小红书泄露或未尽职保护用户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