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基层部分廉价药常用药“一药难求”

2019-02-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呵护基层群众健康的一些廉价药、常用药依旧短缺,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和群众反映部分药物“一药难求”,还有不少临床常用药价格飞涨,有的甚至是原价的54.5倍。部分廉价药、常用药短缺或大幅度涨价加重了基层群众负担,对基层群众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我们给上面打报告多次还是一直采购不到需要的药物”

  “我们卫生院需要的药物,以前两家公司就可以配齐,现在跟七八家签协议反而配不齐。”西部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韦伟(化名)介绍,近几年来不少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群众中非常有口碑的廉价药和常用药断货,如治疗跌打损伤的正骨水,外面街上私人老板开设的药店可以随便买到,但是正规卫生院反而没有。

  韦伟介绍,常有心衰患者来卫生院就诊,以往给他们开西地兰就能解决问题。作为给心衰患者急救用的临床常用药,西地兰价格不贵又实用,群众都很愿意用。“这个药现在消失了,我们给上面打报告很多次,一直也采购不到需要的药物。”他表示,如果现在有心衰病人送来卫生院,第一时间如何急救令人头疼。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廉价药、常用药短缺并非个案,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较为普遍。如治疗腰痛的复方氯唑沙宗胶囊、治疗痛风的别嘌醇胶囊、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注射液、用于外伤止血的云南白药粉等在不少地方往往供应跟不上。在中越边境一处乡镇卫生院,由于柴胡注射液等常用药都缺货,担负救死扶伤重要使命的卫生院有时只能“借药应急”。

  在位于华南大瑶山腹地的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赵军(化名)介绍,山区有不少高血压病人,对他们而言,硝苯地平缓释片一盒仅几元钱,效果好,又便宜,很受群众欢迎,但医院就是没有药。中越边境一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表示,如今留守农村的很多老人常患有高血压、哮喘,但是降压药厄贝沙坦片以及治疗哮喘的一种对症药,当地均缺货,给患者造成很大不便。

  “遇到小孩发烧、拉肚子,村卫生室都没有药,只能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很麻烦。”在西部一个山村,正在带孙女的村民杨翠金抱怨说。许多和她一样的村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常用的一些便宜药现在买不到了。

  相比基层群众买不到自己需要的常用药,一些基层医院内部人士则大吐苦水。西部一家乡镇卫生院的药房主任表示,自己作为药房主任一度天天挨骂,群众骂,医生骂,院长骂,都在责备为什么需要用到的药物总是缺货。“药品经销公司不配送,我也没办法啊。一些群众指责我:‘你们医院那么大,这个最基本的药都没有,你们还能干什么?’”她无奈地说。

  根据西部某省区卫健委等单位2018年8月在一个边境地级市的调研,当地一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0多种常用药供应不及时,个别月断货。

  与此同时,个别药品大幅度涨价,群众直呼用不起。记者多地调研发现,一些临床常用药涨价迅猛。农村常有人因农药中毒,而碘解磷定注射液是农药中毒的解毒药,在西部某县,该药原进货价13.2元/盒,现进货价涨至720元/盒,现价是原价的54.5倍;治疗破伤风的药物破伤风抗毒素,价格从每盒36元涨到76.5元。治疗感冒的廉价药速效伤风胶囊,每板价格从0.7元涨到1.2元,现在价格是2.5元。妇产科一个常用药价格从0.5元涨到十几元。此外,缩宫素注射液原进货价26元/盒,现在货价40元/盒,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原进货价2.5元/支,现进货价9.61元/支,地高辛片原进货价36.5元/瓶,现进货价66.54元/瓶。西部一位县卫计局干部表示,还有个普遍现象是,一些药品更换名称和包装后,价格便从几元变成几十元。

   群众爱用的那些药为何买不到了

  业内人士介绍,药品短缺既有原料药生产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和投机垄断性因素。有些药物原料供应具有季节性特点,而地高辛口服溶液等临床用药用量小且不稳定,企业不愿生产,还有些药品原料或制剂生产企业只有一二家,生产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则导致药品供应短缺,如青霉胺。

  与此同时,短缺药品大都是廉价药和妇儿专科、急(抢)救药,目前对于这些药品生产的扶持配套政策还不是很完善,其利润空间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药物的生产面临越生产越亏本的窘境,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西部一位负责向基层配送药品的医药公司销售经理表示,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一些药品价格出现倒挂(成本价高于中标价),药企停产了部分药物。

  西部某省区卫健委一位处长表示,随着“两票制”的推行,多个流通环节缩短为两个环节后,制药企业和药品经销商都有一个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的过渡期,两者间的利益也在调整,导致一些药品配送不及时。药品配送企业是保障基层用药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基层用量少、利润低等原因,药品配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往往“择贵而送”或者不配送,这也是一些药品出现短缺的重要原因。此外,投机垄断的因素不容忽视。个别不可替代的临床必须药品,有药品经销商控制原料,囤货不卖,造成市场供应紧张。

  业内人士分析,部分药品涨价的背后也有多重原因。西部某省区卫健委的药政处负责人表示,随着药品的政府定价机制的取消,药品价格则由市场决定,导致一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出现价格上涨。加上现在环保监管的要求越来越严,部分原料药厂家需要投入资金改造提升生产技术,成本上涨,传导到生产环节。与此同时,有商业公司对一些市场上生产厂家少、临床不可替代的药品品种,囤积后随意涨价出售。

  让基层群众用药不再难

  多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表示,药品关系基层群众切身健康利益,廉价药、常用药的短缺使患者对医院意见很大,不少病人因此更加不愿意到缺医少药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而宁愿去往十分拥挤的上级大医院看病,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和运转难免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医改“强基层”的效果。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医疗机构议价机制,合理控制短缺药品价格上涨幅度。同时,召开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会议,要求生产企业努力使入围的药品品种满足市场供应,药品经营企业则加大货源组织力度确保临床使用,药品配送企业对一些短缺药品加大储备。

  同时,加强短缺药品保障监测预警。建议国家层面建立短缺药品及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对临床必需,用量少、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国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定点生产品种和规模,满足临床需要。

  西部大石山区某县卫计局局长表示,针对一些基层群众习惯使用的药物无法进入采购平台的情况,建议采购平台不再对具体生产厂家进行指定,以保障供应。同时,对于一些利润薄的廉价药应给予补助,保证企业一定利润,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提高药企生产积极性,保障供应。

  业内人士表示,应对医药市场一些不法行为加大打击,并制定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联动方案,合理控制短缺药品价格上涨幅度,对各地采购价格偏高的药品与全国最低采购价格联动,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和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记者 覃星星)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