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豪士
2018年1月底,國內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雖此次油價調整幅度并不大,加滿一箱92號汽油多花費約2.5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歷此次漲價以后,多地92號汽油重回「7元時代」。
毋庸置疑,本輪國內成品油調價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震盪上漲的影響。而國際油價上漲受多方面的因素推動,包括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帶動原油需求的穩步提升、原油庫存的持續下降、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下原油產量下降的擔憂,以及美元的持續走軟。
對於國際油價的上漲,當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包括歐佩克國家在內的產油國自然是樂見油價的上漲,這也是他們這兩年來致力於推動原油減產最希望達到的成果。而對於原油消費大國中國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好事,這意味著要花更多的錢來進口原油,而這些花費最終會轉移到消費者的頭上,包括普通民眾的汽車用油和企業的生產用油。此外,原油漲價會增加原油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下游企業面臨較大的漲價壓力。所以,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對中國來說,油價上漲會帶動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嗎?油價上漲會否預示著通脹的來臨呢?
憂慮通脹不無道理
在衡量通脹水平的眾多因素中,油價扮演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根據經濟學上的替代原理,原油漲價將會帶動煤炭等替代能源價格上漲,即如果因油價的上漲而導致其他方面商品的價格上漲,那麼結構性的通脹演化為全面通脹的可能性也將會增大。回看去年的數據:受原油、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上漲,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2017年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漲幅較高,由2016年下降1.4%,轉為上漲6.3%,結束了2012年以來連續5年的下降態勢。這說明油價上漲對工業品價格的影響非常明顯。
從總體上看,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溫和上漲,物價水平保持平穩;PPI持續恢復性上漲,但漲勢趨穩。而進入2018年,外界對於通脹水平可能會上升的擔憂有所增加,從整體情况來看,這種憂慮不無道理。一方面是,受全球經濟增長持續走強的影響,大眾商品價格達到3年以來最高,石油、貴金屬、穀物等強勁需求推動商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國內的行政去產能力度和環保督查保持高壓,價格傳導或將繼續增強。而在財政與貨幣政策方面,在去槓桿與防風險的任務下,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會持續發力,貨幣政策料會邊際偏緊。因此,總體而言,2018年通脹水平可能會比2017年有所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