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中國醫改向更深領域更廣層面邁進。2017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力度空前,醫療費用增長幅度持續下降,醫療保險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群眾就醫負擔不斷減輕。專家認為,使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今年醫改圍繞破除以藥補醫,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在控制醫療費用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據了解,今年下半年,有關部門將協調推進管理體制、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進展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力度空前
十八大以來,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從試點起步,由點及面,穩步推進。改革重心由搭建框架向制度建設轉變,由醫院改革向縣域綜合改革轉變,由單項改革向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轉變。從2010年的17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擴展到2015年的100個,2016年增至200個。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7月24日表示,目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20個省份、242個城市和全國所有縣(市)推開,分級診療試點城市擴大到321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超過3.2億人,2017年9月底前,我國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
事實上,隨著我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路徑逐漸清晰,改革顯現初步成效,尤其是在三醫聯動和上下聯動方面力度空前,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可複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今年4月,北京市率先在全市范圍內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以藥品進價銷售給患者,多項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和財政補助同步跟進。
醫改也為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近日在二三級醫院中完成的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持改革,82.2%的患者認為醫改有利於分級診療,90%以上的患者滿意就醫狀況。
從全國范圍看,全國各級公立醫院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收入結構趨於合理。城市公立醫院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持續下降,2012年為44.8%,2013年為43.3%,2014年為42.2%,2015年為42.8%,2016年為39.6%。同時,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比例。
亮點 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全面建立
從小山村到大城市,十八大以來,一張覆蓋全國的醫保網絡逐步成型,成為我國醫改最大的亮點之一。
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三項基本醫保參保(參合)人數達13.4億,參保率達98.8%,連續五年完成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的年度任務。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地區人均籌資標准達620.4元;未整合地區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准達570.2元,新農合統籌地區人均實際籌資達551.4元。10個省份實現大病保險省級統籌,334個地市(占99%)實施了疾病應急救助制度。2012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為25元;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50元。
另一方面,近5年來,我國醫改持續深入推進。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壽命從2010年的74.83歲上升至2016年的76.34歲。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認為,我國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籌資水平和政府投入逐年提高,在改善居民醫療服務可及性、解決看病貴問題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從中央到地方,國家對醫改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全民醫保體系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國家衛計委監察專員姚建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十多年前,我們國家的醫保相對比較欠缺,那時經常有一句話,叫‘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見閻王’,這個情況已經得到很大改變,這要歸功於醫保制度的大幅建設。在目前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醫保方面依然大量投入,這充分體現了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關切,人民群眾也享受到了醫改的獲得感。”
另一方面,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也有了十足的進步,遍布城鄉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覆蓋每個角落。“在我們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我們通過多種方式,都力爭把醫生和醫療服務送到百姓身邊。”姚建紅說,反過來講,醫療服務體系有進步了,老百姓就更願意去醫院。2008年全國診療量是49億人次,截至2016年底上升到79億多人次,增長速度超過60%。基本醫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為實現人人病有所醫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大病保險從無到有,夯實了基本醫保制度。2012年,我國開始試點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到2016年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實現全覆蓋。2016年,全面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救助對象范圍從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逐步拓展到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救助對象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
我國在醫療保障領域的成就獲得了國際廣泛認可。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我國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迅速邁進,醫改成就舉世矚目,
成果 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得到遏制
醫療費用增長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5年來,我國在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公立醫院平均收入總額增長率看,醫療機構收入增幅2012年為24.0%,2013年為15.7%,2014年15.3%,2015年為13.4%,2016年預計控制在10%左右,全國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同時,公立醫院次均門診和住院費用增長幅度呈下降趨勢。
這與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持續增長,衛生總費用結構不斷優化是分不開的。2016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32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10%,是醫改啟動前的4.1倍。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連續下降,個人負擔逐年減輕,2012年為34.34%,2013年為33.88%,2014年為31.99%,2015年為29.27%,2016年初步估算為28.93%。目前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全民健康覆蓋目標,即中低收入國家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比例不超過30%。
姚建紅表示,經過幾年改革,中國藥品監管體系有很大進步,藥品價格虛高的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整個醫療服務費用得到優化,此外,藥品得到合理的規范和使用。
據了解,目前青海、北京、廣東、山西、山東、河北、陝西等省份都出台了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價格的相應措施。今年,各省(區、市)設定年度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並定期公布各省(區、市)主要監測指標排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