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海防博物館現正在舉行“出生入死——戰地記者”展覽,展出約30組中外戰地記者的隨身裝備、珍貴報道、新聞圖片和影像,讓公眾了解戰地記者工作時的險況,以及戰爭對社會和國家造成的災難。展覽為期約半年至明年1月31日,期間博物館亦會就展覽主題舉辦講座,公眾入場費用全免。
感受戰爭殘酷
反思和平可貴
海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李家樂表示,戰地記者早于19世紀已于西方報業出現。他們隨軍隊進行采訪,透過電報將戰場上所見所聞向遠方讀者報道,并把重要事件記錄下來。舉辦這個展覽是希望從歷史角度,介紹戰地記者起源,在不同戰事中的角色,以及隨著時間的階段轉變等,讓公眾透過展出的報道和照片,了解戰地記者為報道戰事所付出的努力,體會戰爭殘酷,揭露戰爭對家庭、社會和國家帶來的傷害,以及反思和平的可貴。
展覽的相片大約有30組。李家樂透露籌備了約9個月,展覽包括克里米亞戰爭、甲午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及越戰等的照片及報道,亦介紹香港戰地記者采訪戰爭的情況。李續指,博物館將會就展覽主題舉辦講座,邀請學者及記者從歷史及實際采訪工作的角度,闡述戰地記者經歷,從不同層面認識戰地記者的工作情況。
攝影師沙飛于1937年拍攝的作品《戰斗在古長城》
最早記錄戰爭的攝影師羅杰·芬頓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用的攝影車。
以報道克里米亞戰爭而成名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威廉·霍華德·拉塞爾(William Howard Russell)。
描繪日本記者隨軍參與中日甲午戰爭采訪的版畫。
李家樂另提到,展覽的重點展品包括戰地記者采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徠卡I”相機,香港記者于2003年采訪伊拉克戰爭時所穿的保護衣和防毒面罩,記者在戰區采訪時使用的頭盔和防彈衣,以及珍貴圖片包括《被燒的越南女孩》和在士兵群中拍出的一組“失焦”照片等。
展覽中展示的戰地記者在戰區采訪時使用的平板天線、衛星電話、視像器材。
戰地記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徠卡I相機。
香港記者于2003年采訪伊拉克戰爭時所穿的保護衣。
香港記者采訪伊拉克戰爭時使用的防毒面罩。
圖為展覽中展示的戰地記者在戰區采訪時使用的防彈衣和頭盔。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于筲箕灣東喜道175號,有興趣的茶客快去圍觀吧~
睇多D:
香港戰地女攝記
無懼ISIS闖摩蘇爾戰場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Mosul)在過去一年飽受戰火摧殘,來自香港的美藉攝影記者 Nicole Tung 冒著危險親赴摩蘇爾采訪。
為了赴及戰爭最前線拍攝伊拉克政府軍與ISIS軍隊交火的畫面,Nicole聯系了伊斯蘭政府軍,可跟隨軍隊采訪,沿途拍攝軍人作戰的情境。這照片攝于11月15日,Nicole跟隨伊拉克政府軍第9隊作戰,她在軍隊的越野車上進行采訪。她如此憶述隨軍采訪的過程:“每天早上我都要先到摩蘇爾以東約80公里的艾比爾(Erbil),那是首個檢查站,然后再花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車程到達前線。我乘坐軍隊的越野車,他們會帶我到特定的地點進行采訪。”
摩蘇爾東南地區 Qayyarah的油井起火后,整個地區被黑煙籠罩,但不少無處可逃的居民亦居于該區。Nicole 于去年11月10日為駐守 Qayyarah哨站的軍人拍照。伊拉克政府軍至今收服了摩蘇爾東部地區,政府軍即將啟動于摩蘇爾西部地區的戰爭,收復西部地區。
戰爭帶來死亡,Nicole 在前往摩蘇爾的路上亦目睹尸體。她于11月9日到達剛被政府軍解放的 Hamam al Alil 城鎮采訪,在小鎮附近的垃圾場發現了兩具尸體,兩名死者的雙眼被人用布蒙住、手腳被綁。相信死者是當地警察,被 ISIS 軍人捉拿后遭行刑處決。政府軍一路向摩蘇爾推進時發現了數個亂葬崗,Nicole 認為這些痕跡就象是提醒著人們, ISIS 在伊拉克施行過殘忍的暴行。
除了死亡,戰爭亦令大量平民受傷。11月14日,Nicole 在摩蘇爾遇上 Jassem。10歲的Jassem和弟弟在家門外玩耍時,不小心拾起了一個未爆炸的炸彈,隨后災難發生,受傷的 Jassem 無助地躺在擔架床上,等候救護車來到將他送院救治。面對生離死別,Nicole 坦言她也會感到難過:“但作為專業的記者,我在采訪時會盡量抑壓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可以專注、客觀、準確地完成采訪。”她補充:“有時我也會情緒低落,但在現場時我會暫且放下感受,直到回到家中才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朋友傾訴也令我可以釋懷。”
在摩蘇爾附近的Gogjali檢查站,伊拉克警隊捉拿了一名涉嫌與ISIS有連系的男子,并將他雙手捆綁,準備查問他與 ISIS 的連系。當地的安檢人員對逃難的平民介會作出查問,以檢查他們是否與 ISIS 有關。然而部份人員會對疑人作嚴刑拷問,國際特赦組織亦曾批評有關做法,指當局以酷刑作為報復的方式。
戰火造成死傷,也令人家破,幸運的或會在路上重遇失散的家人,Nicole 正正目擊了這感人的一幕,也拍下了這幀照片。這對母子自從 ISIS 于2014年占據摩蘇爾后便失散,當年兒子留在摩蘇爾城中,剛好離開了摩蘇爾的母親因無法進入 ISIS 的控制范圍,一直無法回家。二人在去年11月7日在摩蘇爾的Hassan Sham難民營重遇團聚,母親激動地擁著兒子 Laith,喜極而泣。
飽受戰火摧殘的摩蘇爾逼使大量平民出走,然而他們即使想逃離伊拉克,亦須經歷重重關卡,以證明與 ISIS 無關,才準放行逃難。照片攝于 11月7日的Gogjali檢查站,平民從卡車跳下,準備接受檢查。曾到敘利亞采訪的 Nicole 坦言,在摩蘇爾采訪勾起她過往在敘利亞采訪的畫面。“伊拉克和敘利亞一樣,大部份平民只想在家中安穩過活,有部份甚至從未對政治表態,但卻因戰爭的暴行、有危機被綁架、以至生活必須品價格飆升,最終被逼離開家園。他們離開家園,并非因為想去歐洲生活,而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Nicole說。
即使生活艱難、危機四伏、環境惡劣,仍有伊拉克人選擇留下。在油井被焚的Qayyarah地區,連原本雪白的羊毛也被黑煙熏黑,變成一只只的黑羊;少女牧羊人在荒地上放牧。Nicole說,不少難民曾經歷家人被殺害,或者房子被炸毀。“我發覺伊拉克與敘利亞十分相似——面對如此困境的平民們在別無選擇下唯有傾盡畢生力量、冒著一切風險,嘗試逃往歐洲或者其他愿意接納他們的國家。”
Qayyarah的天空被濃煙熏黑;在濃煙和戰爭的蔭霾下,平民照常生活,圖為當地的小販在賣菜和生果。在前線拍攝難民和戰爭,令Nicole明白難民們的苦況。她說,照片隱含戰爭如何傷害人類的信息,但她把詮釋照片的空間都留給讀者。
作為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于2014年被伊斯蘭國(ISIS)軍隊占據。伊拉克政府軍于去年10月展開收復摩蘇爾之戰,政府軍由摩蘇爾東部開始進攻,戰爭一直持續至今尚未停息。聯合國于本年一月表示,摩蘇爾之戰是自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在城市發生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戰爭造成大量傷亡,更嚴重的是大量居于摩蘇爾的平民為逃避戰亂而出走。部分人選擇暫居于國內其他城市,但亦有不少平民流亡而變成難民。
Nicole的照片除了紀錄了戰爭的殘酷,也捕捉了難民母子在戰亂中重遇的感人時刻。Nicole 的照片于今年首次在香港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