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旺報6月7日報道,大陸眾多世界級的城市中,深圳被認為是創新之都,光是這一座城市的稅收,就抵得過一個國家,而人均GDP更是不斷飆升,2006年只有8000美元,2016年已經達到25200美元,10年增長了2倍還要多,更是連續4年超過台灣!因為深圳強調制造業與創新,并擁有破百家的國際上市公司,台商感嘆:台灣當局近來的舉措,不斷將企業趕出台灣,未來究竟在哪?
產業很活躍 稅收太驚人
旺報報道稱,大陸網上流傳一段話:“去北京是為了出人頭地,在上海是為了安心立命,闖深圳是為了追求夢想!”上海平均薪水高,但多是為大企業打工;在深圳,更多是作自己的主人!
據深圳特區政府與台灣主計總處的數據交叉比對,可發現:2012年時,深圳人均GDP為1.95萬美元,台灣為2.13萬美元,但2013年開始深圳仍逐年增長,台灣卻卡在2014年的2.26萬美元后就遇到瓶頸;深圳則在去年飆上2.52萬美元,連續4年超過台灣。
去年,深圳來自中央級收入為4765億元(人民幣,下同),來自深圳市地方級收入3136億元,相當于每平方公里創造出4億元的稅收,也是因為深圳有很多重量級的大公司,像是華為、平安、招商、騰訊等“老面孔”,還有優必選、深信服、華訊方舟、光峰光電等,可見產業界的活躍。
台青赴大陸 首選大深圳
該報續指,除了企業賺大錢,據廣東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平均每個深圳人在金融機構的存款居然高達54.08萬元,比第二名的珠海還多近18萬元,很明顯“藏富于民”!
有台灣網友在PTT上提到,很多台灣年輕人想到大陸發展,但第一想到的已不是上海,而是深圳。深圳不問出身、只問才能,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就能打造自己的天地。
跨越北上廣 深圳造傳奇
事實上,最近旺報一直在大讃深圳。兩天前,它于頭條位置稱,深圳挾大陸硅谷、創新之都,繼2015年GDP成績單直逼廣州后,2016年GDP增長明顯領跑北上廣3大城市,外界更看好5年后北上廣將不敵深圳,深圳躍升為大陸第一大城已無懸念!這座以科技、創新形象示人的年輕城市,在金融業亦急起直追,并有逐漸超越上海、香港的氣勢,成為京滬金融企業總部“遷都”的首選地。
深圳地標建筑
報道說,這幾年本土金融在深圳創新沃土蘊育下快速發展,大陸媒體認為深圳本土實體金融發展,更能代表中國大陸未來的方向。特別是包括太平保險總部、中國人壽(海外)總部、生命人壽總部等上海、北京的金融業巨頭,這幾年紛紛選擇在深圳設立總部,不僅讓深圳在以高科技制造及全球最活躍創客天堂,贏得“中國硅谷”聲譽外,隨著金融產業的站穩腳步,更奠定了深圳在未來登頂大陸第一城的“王者”之姿。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報道援引內地媒體稱,深圳之所以快速崛起,歸納幾個特點是,相對于北上廣這種老字輩大城市來說,深圳這個新興城市,創業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內燃機,甚至這個城市本身就是一次“創業”之舉產生的果實。
深圳今昔對比變化大
睇多D
大陸一線城市城鎮化超越發達國家
旺報今天報道還指,大陸視城鎮化為開發內需經濟最大動能。據統計,全球經濟發達國家的城鎮化例接近80%左右,大陸去年城鎮化比例增長了1.25個百分點,有10個省市城鎮化率超過60%,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更超過80%,超過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平均值。
報道稱,城市化的英文是“Urbanization”,而英文的Urban既包括城市(city),也包括城鎮(town),城鎮化是人口從農村向城鎮集中,發展第二、三產業的過程。城鎮化率在30%至70%期間是加速期,而已開發國家這個比例在80%左右。
報道指,據大陸統計局資料,2016年末大陸總人口13億8271萬人,城鎮常住人口7億929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57.35%,比上個年度提高1.25個百分點。
珠三角城市迅速崛起
目前,大陸有13個省市的城鎮化率超過平均水平(57.35%),有10個省市超過60%,主要位于沿海發達地區,其中上海以87.6%的城鎮化率位居榜首,北京僅次于上海,為86.5%,天津排第3位,為82.93%。除了三大直轄市,其他省份均低于70%,這些地方城鎮化率與上述3直轄市差距較大。
位居第四的廣東,去年城鎮化率達到69.2%,逼近70%大關。改革開放之后,包括廣州、深圳、東莞、中山、佛山等一大批珠三角城市迅速崛起,大量的外來人口涌入廣東。不過,省內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城鎮化差距也存在著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