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人才持续外流 台湾将走向崩坏

2017-04-05
来源:中评社

  中评社台北4月3日电/中国时报3日社论说,20世纪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靠的就是开放的移民政策,把世界各国优秀人才经由留学、工作等多元管道吸往美国,近年台湾却反其道而行。依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13年调查结果,各国专业人才外移以台湾最严重,专业人才占外移人口达61.1%,居世界第一;另依英国牛津经济研究机构(Oxford Economics)全球人才预估报告,由于人才外流,同时未能吸引外来人才,至2021年台湾将成为人才最为短缺的“国家”。长此以往,台湾的国力将逐渐沦丧。

  社论说,要把好的人才留下来,并且吸引跨国人才,其道理和方法其实非常清楚,就是要有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以产业作为核心,外在方面加上适当的配套措施,例如大开大阖的移民政策、教育政策等。

  1950至1970年代,台湾曾流行一句话:“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年轻学子的梦想就只是考上台大,然后到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主要原因是台湾的经济落后,就业机会短缺,仅能利用低廉劳力吸引劳力密集产业投资;而美国利用其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并留下了包括台湾的大批一流人才。

  1970年外国出生人员占美国就业人数仅5%,1990年增至9%,2004年复升至14%;科技重镇的加州在相对应时间外国出生员工占比则从10%、25%攀升到33%。根据调查,1990年加州硅谷高科技公司来自亚洲出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以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所占最高,达一半以上。此外,1998年由前述中国人担任CEO的硅谷高科技公司家数占了17%,对硅谷高科技产业发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社论说,到了1980年新竹科学园区启动,台湾产业结构逐步转型,留在美国的科技人才开始返乡。1980年代后期,新兴科技产业快速成长,科学园区新创立的公司中,创办人有来自美国的台湾人占了1/3,这些人大部分是早期在台湾出生、大学毕业,然后前往美国深造的学子,台、美之间从单向人才外流转为双向人才良性循环,关键就在产业。

  由于具有科技专长以及语言优势,这些鲑鱼返乡的创业家穿梭于太平洋和台湾海峡两个两岸,运用三地互补优势,进行全球难得的最佳布局,创造出贯穿美国、台湾、中国大陆的创新走廊,缔造了美国《商业周刊》2005年以〈台湾为何重要〉为封面故事,宣称台湾是“隐藏的全球经济中心”的黄金时代。

  近30年来,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往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移转,大陆经济和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亟需各类人才。除了在教育方面积极扩大投资,政府当局陆续推出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提供一次性金钱补助、免费住屋等诱因吸引外来人才,2016年大陆核发永久居留证就增长163%;依据Oxford Economics的推估,至2021年,大陆人才竟可以达到平衡。

  社论说,反观台湾,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才,本地人才更是大举外流。根据调查,人才外流的关键因素是薪资太低,缺乏竞争力。但是薪资太低是结果,真正原因在于产业空洞化;而产业之所以空洞化,则是在对大陆闭锁的产业政策下,与全球成长最快的主要市场隔绝,投资环境恶化,尤其是欠缺投资标的和市场机会,产业和人才只好结伴出走。

  以去年为例,蔡英文说要以拚经济为优先,但是新设立公司平均资本额375万元,仅达马政府8年平均资本额517万元的7成。林全院长去年6月在三三会的演讲强调,外国直接投资(FDI)不会作为新政府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就业机会才是;但是去年台湾就业增加率仅0.62%,不到马政府8年平均1.06%的6成,而台湾却同时有50~100万人在大陆就业,且以青壮、高阶、专业及主管人才为主,形成楚才晋用的强烈对比。

  社论说,高等教育普及、人力素质优异是台湾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将这些优秀的子弟留在本地为本地所用是政府的责任。如果自己的人才都不能留住,反去吸引外来人才,根本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不管是留才或揽才,根本之道就是创造自由、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产业,哪有就业?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