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長安鈴木否認撤資傳聞 本土化轉型仍待考

2016-11-08
来源:時代周報

  當日系車在國內市場正向好之時,早前鈴木卻傳出要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雖然長安鈴木官方隨后發出聲明,表示傳聞“與事實嚴重不符”,但卻由此引起人們再度對這家日本企業在華發展前景的憂慮。

  事實上,近幾年來鈴木在華的發展可謂頗為曲折,除了長安鈴木外,其在華的另一家合資公司—昌河鈴木也有逐漸被市場邊緣化的跡象。

  按照長安鈴木方面的說法,今年不僅是其戰略轉型的開端,更重要的是,截至10月31日,其終于實現了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實現扭虧為盈。那么,對于確定從制造型向市場型轉化的長安鈴木來說,如何盡快抓緊時機實現進一步本土化轉型,將尤為關鍵。

  撤資傳聞背后

  鈴木在中國的發展一直頗為坎坷,在鈴木輕騎、昌河鈴木都日漸被邊緣化之后,現只有長安鈴木一家在華支撐其發展。不過85歲仍在執掌鈴木汽車的鈴木修,騰挪轉移的手段一流,在通用、豐田等國際大廠間合縱的本事不小,任性程度也不小。知名汽車分析師呂一星曾說:“鈴木在中國的另一家合資企業昌河鈴木基本處于名存實亡的‘植物人’狀態,放眼中國的合資車企,恐怕除了鈴木,沒有任何人敢這么玩。”

  在長安鈴木2016年銷量和預期相距較遠的背景下,“鈴木撤資”的信息并未受到過多質疑。不過記者聯系上長安鈴木的一名中層干部李驛(化名),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鈴木方面撤資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他們在剛剛投產的長安鈴木第二工廠(簡稱“二廠” )中投入了大量資金。

  該工廠主要生產啟悅、維特拉等車型,現在第一期已經投產,數量為10萬臺。然而即將開工的第二期,可能面臨延期。至于原因可能是產能已經充足了,沒必要再建生產線。

  據2012年長安鈴木公開資料顯示,長安鈴木二廠計劃共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投入23億元,建成整車產能為10萬輛/年;第二期原定于2015年建成,目標產能15萬輛/年,但目前仍未開建。

  今年1-9月,長安鈴木銷量為8.2萬輛,而長安鈴木的產能基本上能夠滿足。當前延期的原因,可能與長安鈴木銷量走低和鈴木方面不投產新車有關。

  近兩年來,長安鈴木二廠投資、技術中心投資,加上銷量下滑,2015年的凈利潤為-3.9億,如何止損迫在眉睫。然而從目前情況看來,長安鈴木已經扭虧為盈。根據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的三季度年報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長安鈴木實現凈利潤183萬元。

  長安鈴木內部員工的信心也在逐步回升。長安鈴木質量部一名員工告訴記者:“相信長安鈴木會渡過難關的。鈴木公司對節約成本有一整套的方法,大家共同努力會有成果的。我總有種墻倒眾人推的感覺,其實實際情況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不再提“1855”計劃

  2014年,鈴木公布了一項名為“1855”的擴張計劃,表示到2018年,長安鈴木將以至少每年一款的速度,陸續推出至少5款新車型,年銷量目標為50萬輛。2015年初,計劃再度加碼,稱鈴木的產品線將增加B級車型。

  去年11月30日,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小型SUV維特拉上市,一貫低調的長安鈴木總經理淺井慶一也出面發言稱:“維特拉繼承了以往車型的優勢,融合了鈴木汽車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在長安鈴木看來,此次上市的維特拉將起步價定為9.98萬元,可以與昂克拉等SUV進行挑戰。

  然而事情并沒有如預想的那么順利,維特拉上市一個月的確賣出了4600輛的好成績,不過銷量高開低走,在1月便逐漸下滑,7月份該車銷量下滑至2200輛,與1月相比跌幅達44%。

  “1855”計劃的時間已經過半,然而目標之一的“5款新車型”目前僅投放一款。據了解,長安鈴木中方和日方對于引入車型意見分歧較大,新車型投放計劃仍在商討。內部人士透露,鈴木公司后面的新車型以面包車居多,中方還在選擇之中。

  當問及長安鈴木“1855”計劃是否能完成時,李驛表示,這個目標很難完成,除非改變目前的產品線格局,加大市場投入和廣告投放。而記者采訪的另一名長安鈴木員工也表示“1855”計劃已經“不怎么提了”。

  “鈴木要有起色,那就是要遷就中國市場需求,不能一直按照鈴木的‘小巧輕短美’來。” 李驛說。

  “小型車之王”在華求變

  “長安鈴木的下滑與其經營理念在中國的水土不服有關”,長安鈴木一名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長安鈴木的基因是做小車,它改不了也不想改這樣的基因。”在長安鈴木的工廠中,隨處可以看見“小巧輕短美”、“小車大未來”這樣的標語。若是在90年代,人們對此理念還可以接受,放在中國汽車市場逐漸飽和的今天,這樣的標語在員工們看來卻有些尷尬。

  1993年,一個新的合資品牌長安鈴木出現在中國市場上,其主打車型奧拓以其廉價、皮實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從無到有”的需求,一舉成為中國最為暢銷的車型,在市場上馳騁近10年,幫助鈴木收獲了“小型車之王”的美譽。

  十余年后,奧拓還是那個小巧的奧拓,然而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巨變。越來越多的外國車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合資品牌旗下汽車的價格不斷突破下限。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A級以上車型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加上迅速發展的國產自主品牌,以同樣低廉的價格,不斷蠶食鈴木的市場。

  面對新來的對手,鈴木方面并沒有多少動作。“國外品牌到中國都是各種加長加大,滿足國人的審美以及需求,但是鈴木一直專注于小型車。”長安鈴木汽車工作人員對記者如此說道。

  另一方面,由于長安鈴木的銷量一直不好,為了充分利用產能,自2015年起,長安鈴木一廠開始代工長安奔奔。李驛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事實上目前撤資可能性更大的是長安汽車,而非鈴木。鈴木不重視中國市場,又不給新的車型,導致長安鈴木每一年都在虧錢。如果中方從長安鈴木撤資,至少還能緩解一些經營上的壓力。

  自2006年底天語SX4上市后,8年時間,鈴木才引入鋒馭和啟悅兩款車型,而在這遲滯的8年,中國小型車市場幾乎被搶奪得所剩無幾。根據全國汽車市場研究會數據顯示,小型車市場前十名的銷量占到了整個小型車市場的80.35%,然而前十之中沒有一個是鈴木旗下的汽車。

  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中國目前70%的市場是A級車市場,而鈴木的定位卻過于狹窄的集中在A0級,甚至是A00級市場上,這是一個十分邊緣的市場區間,“(鈴木)它產品面比較窄,連一款中級車都沒有,必然會踩不上中國市場的增長點。”

  在這樣內外受困的情況下,鈴木意欲在中國市場求得突破,仍需下一定苦功。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