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2001年美國華裔學者章家敦以中國問題專家的身份著書《中國即將崩潰》,其重要理據之一就是當時中國的金融產業在技術上已經破產,龐大的不良資產已經變成壞帳,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不可承受之重,中國政府儘管全力維持銀行不出現倒閉,但最多只能使銀行茍延殘喘一段時間,根本無法挽回必然破產和倒閉的命運。而大量金融機構的倒閉必然導致大量失業,引發社會動亂。
中國對經濟運行調控能力極強
也正是在2001年前後,中國當時試圖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十五年前,當中國政府與世貿組織各成員進行談判之時,國際輿論對中國金融業的評價十分差劣,當時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金融業尤其中國的銀行業呆帳壞帳比例極高,資產負債管理水準低,人員素質差,計劃經濟體制僵硬,盈利能力十分有限,一旦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金融業勢將受到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的巨大衝擊。
然而,十五年過去,中國的金融業不僅沒有崩潰,而且這十五年的發展如日中天,中國主要的幾大國有控股銀行不僅在規模上已經超越了西方金融巨頭,盈利能力也讓西方金融界望塵莫及,而且還在國際市場開拓、國際金融競爭等方面全方位追趕和超越西方金融機構。
十五年過去,類似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的聲音再次出現。據悉,4月麥格理分析師維克托·什韋茨及其團隊的看法,指目前中國經濟存在大量的壞帳問題,而且絕大多數壞帳來自國有「僵屍企業」。壞帳的數額之大,足夠引起一場金融危機。
應該承認,隨中國經濟的放緩以及部分國有企業轉型升級不到位,壞帳問題有所上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中國銀行業將面臨「僵屍企業」所帶來的萬億美元的壞帳,這一數據本身就很值得懷疑。試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金融業以及國有企業困難重重的背景之下,都沒有爆發金融危機,今天面對連猜帶估出的萬億美元壞帳就一定不可避免爆發金融危機嗎?
西方機構和媒體沒能看到的一點是,中國政府對經濟運行的調控能力極強,對諸如債務、不良資產、壞帳等問題也是了然於心,怎?可能讓這些問題聽之任之?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內地媒體和分析員就有關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發出了預警,中國政府也採取了有力措施化解了地方債的風險問題。現在,由於經濟放緩,企業不良貸款有所上升,所有金融機構也都有防範預案和相關準備。至於近兩年來內地銀行業利潤出現大幅下滑,那完全是由於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互聯網金融強勢崛起所帶來的衝擊而導致的結果,與所謂的壞帳問題並無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