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专家吁留意仿生物剂风险

2015-12-10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王珈莉报道:近十年多种生物制剂陆续面世,随着制剂专利权陆续到期,其他生产商可仿制原厂专利制剂出售。中文大学药剂学院副教授李咏恩强调,监於生物制剂的复杂性,仿制生产商不可能百分百复制原厂生物制剂,故在病人用药安全上存有隐忧,认为应平衡用药风险及成本效益。香港病人政策连线发言人曾建平认为,在引入仿制生物制剂同时,当局必须确保病人的选择及知情权,及用药安全应受到保障,任何情况下不可牺牲病人的权益。

  应确保病人选择权知情权

  李咏恩表示,药物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两大类,前者由纯化学成分混合而成;后者则以活生物制成,其「种子」涉及细胞核元素,为研发者(原厂)专利,无法模仿复制,而且制作过程大多牵涉DNA重组技术,每个工序需配合严格监控,任何偏差均可能对药效或安全性构成影响。她说,随着原厂生物制剂专利权限陆续届满,其他生产商以原厂药物为蓝本,生产相似的药物,称为「仿制生物制剂」,由於无须科研,药物价钱会较原厂药物低。她强调,仿制生物制剂与原厂生物制剂非完全一样,只是与原厂生物制剂相似,两者用不同生物制造,制造过程亦可能有别。

  曾建平则指,虽然卫生署明年1月生效的有关仿制生物制剂指引列明,不能认为仿制生物制剂与原厂生物制剂完全相同,但却指医护人员在有需要时才通知病人转药的风险,认为这不仅对病人毫无保障,更不尊重病人,因病人依靠药物治病,却被剥夺药物的选择及知情权。

  他说,病人对生物制剂的认知低,随着引入仿制生物制剂,病人可受惠於药价下调,却可能忽略仿制生物制剂的潜在风险,建议病人如发现获处方的药物有转变,应向医护人员查询,以确保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转用仿制生物制剂。

  李咏恩指出,仿制生物制剂令病人受惠於价格下调,然而药物的成本效益并非单单指药费,病人若因药物引致不良反应,如病情恶化甚至需要入院医治,医疗体系付出的治疗成本会倍增。故引入仿制生物制剂时,不应只着眼於药费的差异,疗效及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她建议当局让病人了解药物差异,由病人自行决定药物。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