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全面放開二孩了。不過,讓人愿意生、養得起是個大問題。畢竟生養是非常浩大的工程,缺乏相關的利好配套,人們的生育欲望恐怕不會高。
生不生,很大決定權在于女性
一孩政策成為歷史
現有調查顯示,為數眾多的現代女性對于生育顧慮重重,意愿不高
長久以來,有一個觀點被廣泛傳播和采納——越是現代化的地區,人們的生育欲望就越低。其實,這和女性的教育背景、社會經濟地位嚴重相關。生育孩子,女性,特別是職業女性要付出非常多的成本,甚至要喪失掉很多的職業機會,因此,許多現代女性不愿意生育。而二孩意味著女性的生育年齡比較高,相關的健康風險比較大,更需要好好地思量。此外,經濟發達,也讓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多養育一個孩子,明顯意味著物質生活水平降低。這些道理放之全球皆準。在中國也一樣。因此,在放開“單獨二孩”之后,也并沒有出現生育潮,許多中國女性的生育愿望很低。
有民調為證。中國婦女報今年8月刊登的一篇題為《如何讓女性敢生二胎》的評論中引用了一則數據:據有關部門對生育二胎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愿意生育二胎的居民中,男性占52%,女性占45%,其中經濟發達地區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愿意生育二胎的比例更低,女性對于生育二胎顧慮重重。再來看地方的具體例子,今年3月,上海市婦兒工委、復旦大學相關課題組公布的“‘十三五’上海婦女發展需求調查研究”顯示,上海已婚育齡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不高,在45歲以下的已婚女性中,54.2%的人明確表示“一個就夠了,不想要兩個”,有生育二孩意愿的僅占15.1%。同樣,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生育意愿又要比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小。
放在中國女性生二孩這件事上,還有兩個異常困難之處
全球現代女性都有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共性,例如,職業發展、養育負擔、對生活質量的期待等等。而生完之后的養育是重中之重。在中國女性養育二孩這件事情上,還有兩點異常特殊的困難不得不考量。
特殊困難一:幫忙帶一孩的爺爺奶奶老了,帶二孩很吃力,還可能延遲退休
在中國家庭中,老一輩承擔著大量撫育孫輩的工作。在北京有將近80%的孩子是由爺爺奶奶輩看護的。上海媒體也披露了一項在該地區的調查,對6歲以下幼兒的照料中,祖母輩要承擔64%的責任。盡管很多的年輕一代對于隔代撫養非常抗拒,可還是沒有辦法,因為這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是最佳選擇。
那么,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當二孩來臨的時候,許多老一輩真的老了,不管是體力還是精力都帶不動孩子。而就算他們有余力,把退休生活全部放在孩子的“保姆”上,對老人也是非常殘酷的事情。并且,他們的頭上還戴著“延遲退休”這個緊箍咒,當這一政策真的開始實施,即使是一孩,爺爺奶奶們也沒有精力來帶了。
特殊困難二:在東亞文化圈,女性的養育等家務負擔尤其重
老人不帶,大部分家庭都請不起能干負責的全天候保姆,那只有夫妻自己來,可這往往意味著重擔又落在了女性身上。
有例為證。這些年來,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都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來鼓勵生育,奇怪的是他們的生育率大多還是止不住地往下降,如下圖:
復旦、清華的沈可等學者聯合所著的《國際人口政策轉向對中國的啟示》一文提到,“東亞的現行政策在敦促男性投入更多時間撫育子女這方面所作的努力還非常有限。尤其是東亞社會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內部分工,使得男性原本在料理家務、養育子女方面的投入遠低于女性。伴隨著生存壓力的上升,女性在工作與生育之間面臨更艱難的抉擇。”
上述研究對中國尤其有啟發。對于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女性不可能不工作,否則家庭收入完全不夠養孩子。而要鼓勵男性多撫養孩子,轉變育兒觀念,并非一日之功。《中國婦女》雜志社和一家調查中心所作的《第10次中國城市女性生活質量調查報告》顯示,女性對家庭收入的貢獻率平均為32.3%。而“工作任務繁重”(58.1%)、“工作家庭難兼顧”(44.4%)、“職場競爭激烈”(36.8%)是女性感到壓抑大的三大原因。情勢如此嚴重,還談什么養育二孩呢?難怪中國婦女報的評論寫道,“目前的二胎政策,鳴鑼吶喊的主要是國家和政府,而實際買單的卻更多是家庭特別是女性。”
相關配套,特別是育兒的公共設施和服務有保障,女性才愿意生育
先來看一個對比案例:德國與法國的鼓勵生育區別
并非所有鼓勵生育的措施都奏效,也并非所有的現代化國家婦女都不愿意生育。《俄羅斯鼓勵生育政策的成效》一文介紹道,德國研究人員斯蒂芬和萊納發現,“歐洲跨國比較分析清楚地顯示了女性就業程度和生育率的互相影響。事實表明,生育率越高的社會,也是協調撫養和工作條件最好的社會。一些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臘,25-59歲的女性只有不到60%的就業率,這些國家生育率歐洲最低;像冰島,25-59歲的女性就業率超過80%,生育率很高,達到2.05。”
德國和法國是非常好的一對比較案例。
德國在歐洲的生育率不算高,所以政府在想辦法補貼公民,鼓勵生育。2013年,德國國內開始推行養育補貼政策,倘若母親不去上班而是在家中養育孩子,可以獲得不少費用。可是這個看起來非常棒的措施卻被詬病了兩年,而就在兩月前德國法官剛剛裁定全國統一的育兒補貼是違憲的,應該由各州來制定措施。這有兩層原因,其一是育兒補貼捆綁了女性,讓她們無法好好工作;其二,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對弱勢家庭的孩子不公,他們的家長往往為了拿津貼而把孩子放在家中,可是這些貧窮的母親很可能無法給孩子良好的陪伴,更談不上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法國有非常好的公共育兒設施
再來看看法國。法國的生育率一直都在歐洲名列前茅,最大的秘訣是保持穩定的鼓勵政策,而這個政策很看重照料支持。法國國立人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陳婧介紹道:“尤其對法國雙職工的家庭來說,多了一個孩子或是兩個孩子,意味著大量精力和時間的投入。法國通過政府提供了完善的看護服務,最早的一座托兒所建立于1881年,目前大部分的托兒所都是公立的。22%-35%法國家庭的孩子在二歲時就進入托兒所,98%的孩子在三歲前入托,幫助孩子們適應學前生活。由于托兒所是免費的,對需要忙碌工作的年輕夫婦來說,幫助很大。另外,政府通過稅收減免的方式,鼓勵企業提供嬰幼兒的照料和看護服務,以及延長服務時間。”
因此,若沒有大力地發展好育兒設施,解決好養育問題,就難以有“英雄母親”
在沒有放開二孩的時代,許多母親已經在呼吁育兒所了。在一些母嬰論壇上還出現《欣喜上海人大代表呼吁興辦0—3歲嬰幼兒托兒所解決入托難問題》這樣的帖子。這可以說是許多收入一般家庭的“剛需”。2009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布的《婦女綠皮書:2006至2007年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報告》曾經透露,在北京和上海接受調查的家長中,分別有55.3%和69.8%的人認為3歲以下的幼兒適宜入托,分別有24.8%和23.9%的人曾有過找不到托兒所的經歷,這一部分人主要是雙職工和中低收入者家庭。
沒有可靠的托兒所,大家甚至把不靠譜的早教中心給當作托兒所來用。今年早些時候,媒體報道,江蘇南京,一名3歲多的男孩在早教中心被關禁閉后墜樓。為什么要把孩子送去早教中心呢呢?央廣網的采訪給出了答案——“家住南京浦口的李先生夫婦倆,平時工作比較繁忙,白天沒辦法看孩子”。
經合組織各成員國要為5歲以下幼兒承擔很大一筆養育支出
也許一時建設不了這么多可靠的公共育兒設施,那么,我國香港地區的經驗可以借鑒。香港有一個“鄰里支持幼兒照顧計劃”。帶孩子的家庭婦女可以提出申請成“社區保姆義工”,經過嚴格的審核、培訓、考試之后,她們才能上崗,且所有資料都被政府機構保存。相關機構會在兩邊都嚴格審核,而后把適合的家庭和保姆進行配對,父母下班有空之后再直接去“保姆”家取孩子。“保姆”其實是義工,只象征性地收取一點費用而已。但是這樣既能夠保證孩子得到比較好的照顧,也能夠讓一些家庭婦女與社會進行交流,感受到助人為樂的樂趣。而要在內地實施,如果怕無人響應,更好的鼓勵辦法是,可以給這些家庭減稅。
結語
對于大部分的工薪階層來說,幫助家庭特別是女性創造出生得起也養得起二孩的條件非常重要,這不是金錢補貼或者放假補貼可以滿足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解決養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