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8

少林寺120亩作物成熟 小和尚开车收麦

2015-06-15
来源:大河网

  1982年版《少林寺》电影里,李连杰双臂平伸,手持水桶,健步如飞去浇菜园。这个场景,你还记得吗?而如今,当你看到僧人们在农田收麦子,是否会有种“穿越感”?

  武僧来当“棒劳力”

  麦收季节到,金灿灿的麦苗,轰隆隆的收割机……少林寺塔林西不足500米处,是这片农场的入口。一块大石头上刻着这片土地的“身份”——少林寺禅耕农场。年轻力壮的武僧,是收割搬运的“棒劳力”。

  这是农场建成后,收获的第一茬麦子。据农场的“主事人”释延子法师介绍,去年5月开始,少林寺禅耕农场正式开建。当时,不少地块是荒地。机械翻土、打草、犁地……深耕五六遍,才种上了小麦。

  寺院上下400多僧人分“堂口”轮流耕作,才有了如今的丰收。就连方丈释永信也时常下地,指导种植。

  “这里小环境好,麦子长得也比外面高。120亩麦田,估计能产10万斤。” 释延子说。

  建农场初衷和食品安全有关

  释延子是“70后”,1998年,20岁的他来少林寺习武。2003年出家,拜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师。武艺高超的他,上过体院,还在普京面前展示过少林功夫,之后在深圳建过寺院。

  他介绍,少林寺建农场这事儿,得从2010年说起。当年,释永信为了给少林药局种植中草药,在附近少林村租用了860多亩土地,还在少林景区外租用了600多亩土地。可天公不作美,山上缺水,雨水也不给力。种植中草药难成气候,土地就此搁置。

  去年,释延子回少林寺探望方丈。释永信把他留下,利用之前租用的土地,开建少林寺禅耕农场。佛家要承担社会责任,能不能为食品安全出一份力?这是当时农场开建的初衷。

  种田也是一种“修行”

  种田更深的用意则是恢复少林寺传统的修行方式。僧人种地,这在寺院不是新鲜事,而是“复古”。

  释延子介绍,农禅并重,是少林寺的老传统。古代少林寺就开垦山林农田,以自耕自食为主,播种收获也如平民一样,依照政府法令规定要完粮纳税。全寺上下,无论长幼须一同劳动,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给自足。

  他说,打坐是静态,农耕是动态,以农入禅,两者结合,成了“农禅”这一修行方式。直到近代,寺院土地“缩水”,这一农耕传统才不得已中断。“过去僧人们干活也是练功的一种方式。”释延诚法师补充说,过去的武僧要先从厨房打杂、干粗活做起。

  想吃农场蔬果得看“缘分”

  这么好的有机食品,大多“内部专供”寺院和慈幼院。比如,麦子是不对外供应的,“余粮”也要储存备用。接下来要种的玉米产量大、寺院内需求量小,和不易保存的蔬菜水果,则可以作为对外“结缘”之用。

  “结缘”也是佛家自古就常用的一种方式。农产品以出售方式,以和信众“结下善缘”。租土地有成本,再加上人力成本,这样农产品会不会身价倍增?

  释延子说,少林寺前阵子就把富余的核桃、银杏等作为结缘之物,都是按照市面价格出售。

  “少林寺禅耕农场的意义,不在于产多少东西,而在于恢复传统少林的农耕模式。把佛心耕种的传统理念,落实到人们生活中。”释延子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农场将作为科普农业知识的场所,接受来少林景区的小朋友们参观。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