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法治关乎经济未来走向

2014-10-25
来源:香港商报

  四中全會公報引發各界持續熱議。專家指出,本次四中全會的亮點是在堅持黨的領導前提下,更加強調依法治國。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主要內容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和制度問題,更關乎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四中全會強調「法治」,并非無的放矢,而是為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攻關」,推進法治是形成更加規範有序經濟治理體系的迫切要求。法治的完善有助於避免公權力干擾利益的棋局,清除經濟運行環境中的淤泥,讓政府當好市場秩序的裁判員和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依法治國有著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香港商報記者李穎朱輝豪

  法治護航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就是法律經濟。在中國的國有經濟主導的模式下,過去主導市場、擔任市場裁判員的政府,已經不只是「守夜人」,而是經濟競爭的直接參與者,是一個營利性的「政府大公司」,自己直接卷入盈利活動,成了交易的一方。從國有土地的出讓,礦山資源的占有,到媒體業的政府壟斷,國有公司的交易行為,種種現象都顯示,政府都成了利益相關方,而不是超脫的裁判員。

  面對此種現實,迫切需要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有一個獨立、客觀、超脫的裁判,和一套衡定的治理標準。需要有獨立的事先制訂法律規則。不能讓政府隨心所欲地在事中、事后去解釋法律,不能讓政府自己擔任自己的法官。要讓法院在審判時,有一個穩定的事先明確的標準。企業、政府、法院,都要無條件地遵守。這就是按照規則治理,而不按照權力治理。不因權廢法,不因人廢法。只有這樣,市場經濟鐵的法則,才能建立,公平競爭的秩序才能維護。這就是法治的基本含義。

  可以說,正因為市場經濟的環境產生了對法治的強烈需求。十八屆四中全會制訂的依法治國方略,亦是在此背景下產生。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法律要保證契約執行,合同、協議,如果這個執行不了,市場經濟就沒法搞。在加強法治建設方面,中國政府著力於反腐領域的表現十分突出,打擊腐敗,健全司法體制,將有助於保障中外商業關系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析認為,中國現在正面臨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生活中各個矛盾問題凸顯,這種背景下,推進依法治國可以在多方面應該說能夠釋放改革紅利。他認為,第一,更堅信中國的市場環境應該公平、公正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第二,通過依法來打破各種壟斷為公平競爭提供的市場空間。第三,市場的主體權利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各類投資者更安心來投資。第四,用市場經濟調整利益關系,在執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使更多人來分享改革的紅利,當然更重要我們市場改革能夠得到法制的保障。堅定市場化改革這種決心,所以這個市場紅利最重要的是堅信中國改革的環境、改革的前景,這個十分重要,這是司法紅利一個根本點。

  法治推動深化改革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經濟領域的改革中,如何通過法律的手段更好推動改革?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定在哪兒,界限問題非常重要,政府做政府應該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做好。所以這就有法律的監督在里面,政府要有作為,而不是只是一種應付的方式,所以要通過法制建設來健全。四中全會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它鼓勵了大家改革的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厲以寧指出,很多問題根據法律法規來推進改革阻力會小很多,第一,對於農村土地確權問題這個一定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因為到現在為止,很多問題比如農民有意見,按理說,產權證、經營證使用權都應該落實到戶的,發給農民的。但是很多地方據我了解到鄉里面就管起來了,不到農民手里,農民還是不放心,最大的目的是讓大家放心這就是不依法,這是一個例子。第二,混合所有制問題。這個問題在推行過程中一直不太順利,就是因為很多法律法規還沒出來,一些條例還沒出來,所以國有企業有些顧慮,民營企業也有些顧慮。擔心加入混合所有制企業就把財產權交了。這種顧慮也要靠法制建設解除。要解除顧慮,不是靠某個企業人給他作保證解決的,而是要有法為據。第三個就是在市場經濟中,對現在遇到的問題,比如證券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股市老是在上上下下而沒有大的行情呢,就是對於證券的法律法規還有些不放心,能不能根據法律來做。比如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能不能做到。

  「所以說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改革是大大的推動,告訴大家必須依法治國,依法改革。我們過去也經常遇到這種情况,大家認為闖了再說,實際上載改革初期可能有效,現在一定是依法推行改革,所以我認為改革速度取決於法制建設的速度。法制建設能快一點那改革就快一點,法治監督更嚴一點大家也就放心了。」厲以寧如是表示。

  經濟實現最大紅利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法學所所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李林指出,應該從戰略的高度來理解和認識依法治國。第一,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角度來看,依法治國就是實現這個目標非常重要的基本戰略。第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治化。這就意味著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核心是法律制度、法律體系以及法治體系的現代化,是對這種制度執行力的現代化。第三,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進一步的升級和轉變,中國社會的轉型,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的一種社會轉型,都對我們的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靠法治來治國理政。因而,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基本方式,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李林強調,實際上,法治和我們每個老百姓都有直接的關系。依法治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一方面要依法治權、依法治官,另外一方面要依法保障人權,實現公民權利和利益的最大化。我們要真正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和法治政府,就必須讓每一個公民的人權和基本自由,每一個公民的合理訴求得到法律和法治的最充分的保障和實現。李林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是一個利好的重大信息。對公民而言,可以使我們利益的保障和實現維繫在一整套可靠的制度和法律規範上;對社會來講,對我們構建和諧、有序、團結、充滿活力的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對市場經濟來講,是中國經濟能夠在法治的規範和法治的軌道上實現最大紅利的一種保障和措施。對國家來講,法治是我們實現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重要的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

  机构观点

  路透社:

  帶來更多公平公正

  本次四中全會點燃了各界對中國完善市場經濟法治建設的新期待。路透社認為,四中全會有關依法治國的決策,將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公平和公正。四中全會提出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一些海外觀察人士認為,這將有利於避免權力的濫用造成資源的錯配和激勵機制的扭曲。此外,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更加明確的監管和治理模式將提升政策的客觀性和可預見性,有利於降低經濟成本、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巴克萊:

  利於提高市場效率

  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認為,四中全會將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她說,未來可能采取的種種措施將有助於改善中國的法律和秩序并減少行政干預和地方政府干預,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同時減少腐敗并降低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運營成本。這將幫助提升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信心。不僅如此,加強法治建設還將為下一步深化改革保駕護航。中國經濟所處的新常態和社會轉型的新要求賦予了依法治國方略新的使命和意義。海外媒體分析,四中全會強調「法治」,并非無的放矢,而是為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攻關」。

  華泰證券:

  國企土改沒有涉及

  毫無疑問,法制體系的建設對於經濟和市場有著「保障護航」的重要性。遺憾的是,此次四中全會公告并未涉及經濟部分,尤其是國企改革與土地改革這些此前市場熱切期盼的領域。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認為:「會前預期較高的土地改革,并未出現在公告里,可能是分歧較大難產,也可能簡單蘊含在『全面深化改革』幾個字中。總之,無從判斷。」國金證券在研報中稱「之前市場預期過高」,并且認為:「市場在熱情高漲的時候,顯然願意相信對其有利的事情而不管邏輯成立與否。就像一個人上來就主動買醉,旁邊的人再叫也都沒用,只不過遺憾的是酒總歸要醒的。」此前也有多種分析認為本次會議可能會明確何為「經濟新常態」,尤其是眾人關心的明年經濟目標究竟定在那里。此次公告對此也無隻字片語。當然,善於字斟句酌的分析師們還是有辦法領悟更多,徐彪在讀完公告后得出的結論是「在黨中央明確調整之前,依然是要將經濟增速維持在中高速區間的。大膽猜測:明年的增速目標,不會定在7%以下。」

  海通證券:

  財稅立法預計加快

  券商海通證券解讀稱,未來法律將成為權力的有效約束,而且會議提出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意味著未來法律將是改革的保障,重點改革領域立法會加快。該券商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改革政策出台,推動各領域的公平正義,具體包括保障市場公平競爭、促進要素公平交易、加強收入公平分配三大類。

  「例如目前中國財稅法律體系是短板、而國企改革相關法律依然空缺,未來《消費稅法》、《房產稅法》等立法或加快,《個人所得稅法》、《國有資產法》或加快修訂,」報告稱。海通指出,會議提出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這意味著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未來中國發展目標或從速度至上轉為公平優先,從部分先富走向共同富裕。」

  申銀萬國:

  法治開啟系列紅利

  申銀萬國在點評報告中指出,四中全會的意義就在於完成了「依法治國」的首次落地,法制化將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前提。申萬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轉型能否成功,能否避免拉美化,一個法治、公平、市場化的體制能否搭建將是關鍵,這也是市場關注四中全會、關注依法治國的大邏輯。

  「在這一邏輯下,我們建議投資者不要太過於關注短期是超預期還是低於預期,要關注一個中長期的改革框架的打開,」報告稱,「法治化是經濟轉型的重要前提,是一系列紅利的開始。」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