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中国强声 创无饥饿世界

2014-10-17
来源:香港商报

  正在意大利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5日在位於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部發表題為《依托家庭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演講,首次代表中國提出共同創造一個「無飢餓、無貧困、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的新倡議。他同時宣布,未來5年將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贈5000萬美元用於開展農業南南合作,並加大對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發基金的支持。

  李總憶當年:對飢餓感同身受

  演講伊始,李克強首先提及進入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樓時,看到大廳牆壁上用多種語言鐫刻的「Food for All」(人皆有食)。李克強表示,「人皆有食」既是糧農組織的神聖使命,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饑餓與貧困是深深困擾全人類的「無聲危機」。有感而發的總理又回憶起當年挨餓的日子:「我自己在農村生活多年,我們那一代人經歷過飢餓的痛苦,親身經歷過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與仍處在飢餓狀態的人們感同身受。」

  李克強表示,中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讓十幾億人民吃飽飯,是最大的事情,也曾經是最大的難題。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是「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依靠家庭農業解決吃飯問題,也符合中國實際。中國30多年前的改革開放就是從農村開始,通過推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等改革,發展家庭農業,成功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幫助幾億人脫貧,提前達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

  李克強指出,中國農業生產要再上新台階,必須適度擴大規模經營,走農業現代化之路。我們將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多種形式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尊重農民意願,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

  為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

  他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高度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國用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和淡水資源,解決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我們將繼續堅持集約高效地利用農業資源,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既滿足當代人需要,也為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藍天。

  李克強表示,吃一頓飽飯可能很快就會忘記,但飢餓留下的印象永生難忘,人人有飯吃,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利,是一切人權的基礎。促進農業發展,消除飢餓與貧困,是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國際社會應攜手加強農業合作,減少貿易保護,更多關注和幫助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中國願毫無保留地與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農業技術、農業裝備和農業發展模式。未來5年,中國政府將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贈5000萬美元用於開展農業南南合作,並加大對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支持。

  李克強最後表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我們願與世界各國攜手創造一個無飢餓、無貧困、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農業外援:中國歷史性轉變

  對於李克強此次宣布的中國糧食援助計劃,新華社發表評論指出,這首先標誌着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歷史性變化──中國已經從農業和糧食受援國可持續地轉變為外援國,供養了大量的國外人口。中國積極開展「農業外交」「扶貧外交」,既是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新突破,也體現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格拉齊亞諾指出,中國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貢獻首先在於,其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通過農村改革實現了農業大發展,以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的耕地和淡水資源,解決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使數億人擺脫貧困,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國作為大國示範效應明顯,中國的成就必將對其他各國帶來啟發和鼓勵,為世界抗擊飢餓注入新活力。

  格拉齊亞諾表示,中國對全球糧食問題的貢獻還在於,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中國一直以負責任與積極姿態參與全球抗擊飢餓事業,毫無保留地分享中國技術、中國經驗、中國模式,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援助,從未有任何附加條件,從未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他人。除此之外,李克強此次演講還傳達了另一個信息──中國不是世界糧食安全的威脅。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用實際行動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在完成糧食自給自足的同時,也增加糧食進口數量,這讓一些西方國家質疑中國增加糧食進口會對世界糧食價格造成威脅。對此,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指出,中國去年進口1500萬噸穀物,盡佔中國國內穀物產量比例不到3%,中國糧食威脅論顯然無從談起。

  糧農組織駐中國、朝鮮、蒙古代表米西卡表示,中國是貢獻者,而不是世界糧食安全的威脅者。

  克強掌勺

  從餃子談到比薩、從前菜聊到主菜……這可不是兩個大廚之間的聊天,而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和意大利總理倫齊會談的話題。

  「中意兩國都是有飲食文化的國家。中國有餃子、春卷,意大利有意大利麵、比薩,都聞名世界。」當地時間10月14日晚,在共見記者時,李克強以美食為由推動兩國合作,「我們雙方在這個領域也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精神和物質食糧。」以「吃喝」等接地氣的日常語言,而不是刻板的官方腔調進行外交,這不僅能夠促進兩國政府間的務實合作,更能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心靈距離。

  身為奉「民以食為天」為傳統的大國總理,李克強深諳「舌尖外交」之道。不久前在德國,李克強又用「吃螃蟹」來推進中德務實合作。他希望雙方要像吃螃蟹那樣,用智慧、技術和耐心抓好落實,把「螃蟹」吃乾淨,不能吃一口就算了。這種嫺熟的外交技巧、充滿東方智慧的交流語言,包括他與領導人、民眾談笑風生的場面,不僅凸顯了個人魅力,更是中國形象最好的展示。畢竟,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除了經濟外交、政治外交,還有「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外交。

  對於中國和意大利來說,「美食」不僅是合作的開端,更有象徵意味。倫齊總理將兩國簽署的眾多合作協議比作「前菜」。李克強則補充道:「倫齊總理說這只是前菜,我不僅完全贊同,還想深化一步,這只是開胃酒,未來合作規模的『主菜』會讓我們大家都超乎預料。」

  這頓中西合璧的「盛宴」「食材」極為豐盛。從生態園、標準化、農業到金融、航空,兩國企業間簽署的合作協議金額超過100億美元。

  而訪德國時與總理默克爾一起提着籃子逛超市,又讓李克強向世界展現了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平易近人的一面。在德國顧客好奇眼光的注視下,李克強像普通老百姓一般「挑菜選肉」,最後買了1包鹽、數張賀卡和1隻裝着甜食的大聖誕襪。這樣一位走近人民的中國總理,獲得了德國媒體的一致稱讚。

  「一帶一路」構想成亞歐峰會看點

  16、17日兩天在米蘭舉行的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是李克強此次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也是此次訪歐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亞歐首腦期間,李克強出席會議的多項議程,包括開幕式、閉幕式、兩次全體會議、非正式會議和歡迎宴會。此外,李克強還同部分與會國家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本次亞歐峰會的主題是構建負責任的夥伴關係,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安全,而互聯互通成為本次峰會主要議題。有分析人士稱,互聯互通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相輔相成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部主任崔洪建預期,中國領導人一直都非常支持亞歐首腦會議,李克強總理可能會在與會期間發表重要講話。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和亞歐會議的未來發展聯通起來將是本次會議的一大看點。

  目前,亞歐會議已成為亞歐兩大洲間對話與合作的主要平台,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近55%,人口、貿易總量約佔世界的60%。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