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日印走近將改變亞洲格局?

2014-09-11
来源:香港商报

  印度新總理莫迪把日本選為上任后訪問的首個全球大經濟體,而且時間長達四天。兩個年齡相差四年又四天的人在四天里多次會面,又是熱烈擁抱又是簽署多項雙邊合作協議,考慮到兩人的諸多相似之處(民族主義色彩強烈,擁有較高的民意支持率,都志在振興經濟),兩國的共性(相似的政治價值觀、都熱烈追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以及兩國的諸多互補之處(日本有印度需要的技術與資金,印度有日本想要的市場、勞動力與生產基地),引發日印兩國與歐美媒體驚呼連連,甚至有媒體認為日印走近對亞洲的影響將比肩中國崛起與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

  印20年內難趕超中國

  真的如此麼?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戰略室主任薛力就此撰稿分析稱,印度的發展潜力來自英語、源自英國的法律體系與比較穩定的政局等方面,但最大潜力在於年輕的人口結構。影響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聯邦制、種姓制度、約3億的文盲人口、低下的行政效率,但最大的不足是印度教所蘊含的哲學理念:轉世信念所導致的向內心尋求生命意義與生活幸福感。這種生活哲學促使人不怎麼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

  眾所周知,尼赫魯以來印度的國家戰略目標就是成為政治經濟大國。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也只能說是中等國家。上述分析顯示,即使莫迪的任期像印度前總理辛格一樣長達十年,也難以實現中國式的持續高增長,更別提經濟總量趕上中國。由此可推斷,印度的全球政治經濟地位在二十年內不太可能趕上中國。

  對日本而言,尚難找到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卻很容易判定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根本原因:少子高齡化。日本是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在提高人力資本效益、提高經濟效率、提升行政效率、推進城市化等方面已經鮮有大的空間。從長遠看,日本將緩慢但不可阻止地相對衰弱,直到成為武村正義所說的「小而閃光的國家」,那時的日本,是一個在全球比較重要的國家,但只能處於全球第二梯隊,遠不是一個世界性政治經濟大國。

  兩國關系整體影響有限

  一個不具有后發優勢條件的印度與一個走向相對衰弱的日本互相靠近,對雙方來說都有助益。但受各自缺陷的影響,這種合作所能達到的程度有限,達不到中俄關系的程度,更無法與日美關系相比,基本上屬於正常範疇的國家間關系。

  因此,兩者關系對亞洲的整體影響,與中國崛起、美國再平衡戰略尚無法比較。大體上,安倍本任期內的日本,有可能促成日本經濟擺脫二十年的停滯,但構建成一個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新模式的可能性不大,他本人則可望給世人展示一個無奈但倔強的武士身影。莫迪任內的印度,無法為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國家富強的新模式,但整體上優於辛格任總理時期是可能的,印度某些地區甚至可能像古吉拉特邦那樣進入快速發展期。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