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内地戶籍改革破冰 點亮億萬農民城市夢

2014-07-31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國務院30日正式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標是推動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其中,差別化落戶具體政策的提出、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等引人關注。有專家表示,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對於合理引導人口的分布很重要,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提出也直指戶籍改革多年來難以推進的頑疾,在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這項改革注定將引發一場影響深遠的社會巨變。香港商報記者張幸

  推進差別化落戶

  在眾人的期盼中,戶籍改革終於破冰前行,改革開放30多年產生的2.69億農民工這一龐大群體的去留,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關鍵群體。《意見》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意見》對這次大中小城市、特大城市怎麼落戶的政策明確了具體的政策,這對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引導人口的分布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接受本報采訪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會加快步伐,但不同規模的城市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况實行差別化的政策。

  「像北京、上海這些人口規模已經達到承載極限的特大城市,就需要通過設置一定的准入門檻來疏散人口,戶籍制度改革必須通過差异化的政策才能不斷向前推進。」他說。

  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有論者指出,戶籍改革多年來難以取得根本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許多的福利待遇與戶籍制度長期挂鉤,難以剝離,無法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城鄉二元戶籍制度被詬病已久,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說,過去一味以為給了農民戶籍,城鄉二元問題就破解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農民真正想要的是與市民同等的權益。針對這個改革的焦點和難點,《意見》提出,建立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挂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戶籍制度改革的過程,實質也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戶口的轉換是形,服務的分享是實。」汪玉凱說,只有讓不同地區戶籍的「含金量」都變得趨同,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大城市民眾對戶籍改革的抵制才會減弱,改革才能順暢推進。

  明確中央地方分擔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服務水平的不平衡背后是各地政府財政狀况的顯著不同,根源在於責權利的不統一。有分析指出,不同城市管理者首要考慮的還是維持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而不是確保勞動力的自由遷徙和待遇平等,因此,中央要實現戶籍改革目標,就不應延續「中央請客,地方埋單」的模式。《意見》提出,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挂鉤機制,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同國家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挂鉤,為了配合戶籍制度改革,將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和辦法。

  「改革公共財政體制,為戶籍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財政基礎,確保地方財政有穩定可靠的稅源,為居民提供平等的福利待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革戶籍制度。」汪玉凱說。

  多部門回應熱點問題

  公安部: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指出,這次戶籍制度改革一個大目標,就是要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讓在城鎮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暫時沒有落戶的,能夠逐步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黃明強調,這次戶籍制度的改革不僅是落戶政策的調整,還包括要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措施之實是以往所沒有的。談及積分落戶制度,黃明指出,天津、上海、廣東、浙江等多個城市實施了積分制,在進行積極探索。北京等地會根據中央的精神,認真貫徹、及時出台本地的積分落戶制度。

  發改委:

  發改委秘書長李朴民指出,無論是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還是促進農民工落戶,增強中小城市的吸引力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李朴民表示,增強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不僅是實施新型城鎮化一個重要方面的內容,也是涉及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問題。因為,中小城市是中國農民工的重要流入地。

  教育部: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隨遷子女的教育,近些年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一起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推動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并且參加升學考試。

  人社部:

  在談及加快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時,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指出,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提出,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城鎮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作為農民工在城鎮落戶的一個條件,我們認為有利於農民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習近平13年前提戶籍改革路線圖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閱覽室,可以查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全文共169頁,淡黃色封皮,指導教師為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劉美珣。論文的作者是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對於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當時學界和理論界存在爭議,他在論文中堅持認為,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十三年間,習近平從福建調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任職。在不同的位置上,他曾多次表示要推動戶籍改革。

  改革須分階段積極推

  1998年3月起,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

  「有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進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在總體上仍未脫離『離鄉不離土』的模式。」在2001年12月提交的博士論文中,習近平認為:「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習近平在論文中說,「無論從農村市場化建設的角度看,還是從市場經濟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從人們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農業人口和農業人口兩種不同身份的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大膽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堅決剔除粘附在戶籍關系上的種種社會經濟差別,徹底消除由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的分割。」他認為,改革要慎重、穩妥,分階段積極推進,可先讓那些符合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諸如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居住時間達到一定年限的進城經商和務工的農民,獲得合法的居住身份。論文提出了戶籍改革「路線圖」:可在一些小城鎮實行不再有城鄉限制的新的戶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層次循序推開。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