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第十二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介紹了濟源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濟源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趙山在發布會上介紹,濟源地處黃河中下游,全境屬於黃河流域。黃河從山西省垣曲縣進入濟源,境內黃河幹流岸線總長58公里,有黃河一級支流16條,二級支流27條,三、四級支流11條,其中在濟源境內匯入黃河的支流有14條。
近年來,濟源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加強戰略規劃、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文化保護傳承等領域不斷尋求新突破,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堅持規劃引領,明晰發展藍圖。濟源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高標準編制市級黃河規劃、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環境保護、水安全保障等專項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目標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四大班子多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積極謀劃重大項目,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圍繞國家、省重點支持方向,規劃實施重大項目98個、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
堅持生態優先,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濟源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五年綠滿山川平原、十年彩染森林濟源」的總體目標,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黃河濕地生態恢復,一幅礦山見綠、水中見魚、林中見果的美麗畫卷,正在黃河北岸徐徐展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營造林26萬畝,建成國家級森林鄉村5個、全國生態文化村3個,全域森林覆蓋率達45.58%,探索推廣的「魚鱗坑」造林模式,開創了太行山造林困難地造林的典範經驗,納入《河南省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投資6.57億元的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大會《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堅持以水而定,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濟源認真落實「四水四定」要求,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黃河流域涉水企業分類管理,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市,獲批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中原特鋼入圍水利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節水型工業企業典型案例。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美麗幸福河湖建設三大行動,國控、省控水質斷面達標率100%,黃河主河道濟源段水質常年定性評價為「優」,小浪底(濟源段)、沁河(濟源段)榮獲省級幸福河湖稱號,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統籌用好黃河水資源,小浪底北岸灌區濟源段一期竣工並試通水,第三自來水廠投入試運行,投資8.75億元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即將竣工,確保了濟源城鄉群眾飲用水安全。
堅持因地制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濟源立足產業基礎較好的發展條件,確立了「工業強市、旅遊富民、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路徑,具有濟源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正加快形成。大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打造8條重點產業鏈為抓手,做強做優有色、鋼鐵、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納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灘布局氫能、碳捕集、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有色金屬產業集群產值近2000億元,特種鋼躋身中國優特鋼第一陣容,納米新材料產業入選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服務業擴量提質,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那些年·小鎮、小有洞天等精品民宿成為旅遊消費的亮點。建成全省首家外向型經濟一站式服務中心,構建全鏈條閉環式外貿服務模式,助力濟源企業揚帆出海,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三年突破300億元大關。做精做優現代農業,聚焦「一粒種、一棵草、一隻兔、一頭牛、一瓶飲料」,全鏈條、全產業、全生態實施種業振興、兔業振興、奶業振興、中草藥和新飲料產業培育行動,制種基地面積達5.93萬畝,鞏固了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種基地、全國最大的洋蔥雜交種子生產基地的地位。
堅持保護傳承,守護黃河歷史文化根脈。濟源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濟源始終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為神聖使命,主動融入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講好濟源的黃河故事。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新校區建成投用,成為省內外黨員幹部學習愚公移山精神、領悟初心使命的優質平台;現代豫劇《山路彎彎》榮獲「河南文華大獎」,大型原創音樂劇《愚公移山》在中央歌劇院成功演出,與北京電影學院合作的電影《愚公移山》,將是全球首部AI全流程動畫大電影。大力保護文化遺產,濟水源水系保護開發加快推進,黃河船工號子、王屋琴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斷加強,濟源黃河文化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趙山表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下一步,濟源將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自覺扛起使命職責,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力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記者 王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