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縣城這幾年建設得越來越好了,這條河道被改造後,不僅變得整潔了,而且更加美觀了,我經常帶着家裡人和小孩兒來這裡散步。」冬日的陽光下,市民陳怡萍在渭河生態公園裡開心地說。
近年來,甘肅省渭源縣接續發力,把提升城市軟實力與鞏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一幅幅文明和諧的畫面撲面而來,文明新風使得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外塑城市顏值,釋放強大吸引力
渭源縣按照「南遊北居、南展東拓」發展方向和「宜居宜業宜游」「景城一體」的目標,持續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鄉面貌煥然一新。2022年以來總投資84.14億元的46項城市建設項目,對城區老舊小區、農貿市場、綠化美化等進行改造升級,建成水文化展示節點3個、渭河生態文化長廊10公里,累計治理河道138公里,修建河堤201公里……隨着一項項暖人心的民生項目相繼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落到實處,渭源縣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城市顏值越來越亮,2023年被評為甘肅省「省級園林縣城」。
渭源縣城鄉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何海軍介紹到:「截至目前,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40.46公頃,綠化覆蓋率38.5%,綠地面積221.08公頃,綠地率34.3%,2024年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8公頃。」
在城市水域建設上,渭源縣依據渭河穿城而過的特點,規劃實施了總投資1.79億元的渭河(渭源段)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幸福之河。「碧水安瀾、城水相融、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成為渭源縣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和廣大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內修精神氣質,提升道德凝聚力
道德模範,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風向標」。渭源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六大工程」,在全社會營造向善向好的濃厚氛圍。
薛卉琴,渭源縣一名從教30年的普通女教師,憑着對學生的無私大愛和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情,用柔弱之肩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先後有40多名困難學生得到過幫助,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薛媽媽」。薛卉琴被推薦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甘肅候選人、2024年全國模範教師。
無獨有偶,一把掃帚,一輛垃圾清運車是渭源縣第四屆道德模範祿永明的重要工作工具,寒來暑往,作為一名鄉鎮街道環衛人員,用自己「一身髒」換來「大家淨」,書寫着凡人的「不凡事」,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先進引領方向,榜樣凝聚力量。躬身問診三十載,用醫者仁心甘當診療一線「孺子牛」的張錦軍;一雙操勞的手,一副柔弱的肩,將孝親二字寫滿寒來暑往的潘應芳;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挽救寶貴生命於一瞬的溫亞莉、郭自強、羊遵儒……2024年4月,渭源縣隆重舉行「德潤渭源·禮讚楷模」頒獎晚會,表彰渭源縣第四屆道德模範12名,縣級「新時代好少年」31名。全縣已評選「星級文明戶」915戶、「好公婆」643人次、「好兒媳」690人次。
「這些道德榜樣正是身邊的平凡的你我他,在困難和關鍵時刻,他們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激發向上向善的奮進力量。」渭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辦副主任景莉君說。
擦亮文明底色,提振品牌影響力
渭源縣清源鎮城關村東關社村民蘇艷說:「上一季度,我通過參加植樹、垃圾革命等活動積了40多分,我用這些積分在村上『道德銀行』積分兌換超市兌換了洗衣液、衛生紙之類的生活用品,質量很好,也很實用。」
渭源縣將群眾個性化服務需求與志願服務事項有機融合,聚力打造以「道德銀行」志願服務品牌,選樹培育新時代文明實踐優質品牌16個,精心培育打造了「文化服務、文旅推介、理論宣講」等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圈,收到了良好效果。
林新平是渭河源大景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志願服務工作者,2021年被評為第三屆渭源縣道德模範。他樂於助人、拾金不昧,先後解救被困和受傷遊客20多人次,累計撿到遊客遺失的現金數十萬元,銀行卡200餘張,數次退回遊客感謝金、錢包、手機和車鑰匙以及各類證件等,主動想辦法與失主取得聯繫,無償歸還,得到廣大遊客的一致讚譽。
「一老一小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社區也是群眾溫馨的港灣。周溫馨是渭源縣清原鎮高寧莊社區黨委書記,在社區工作中,她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社區治理,組建「五老人員」志願服務隊,開辦「納言茶舍」傾聽群眾呼聲,點亮「微心願」辦實事,創新發揮社區「百姓大舞台」作用,組織轄區老年人開展文化文藝活動,宣傳政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關愛慰問困難群眾和留守老人兒童「五幫五送」活動,社區大家庭溫馨溫暖。周溫馨告訴記者:「三年來,社區組織開展文化文藝活動52場次,慰問活動89場次,受幫助167人次,收集建議52條,辦理實事93件,惠及357人次,社區群眾的幸福感大大增強。」
據渭源縣民政局的相關資料顯示,全縣148個單位3110名幹部結對幫扶5016戶5306人的困難家庭,累計交流24718人次,走訪探視19882人次,落實政策16791次(條),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058次(條),幫辦實事2981條。(記者 寇剛 通訊員 王惠民 朱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