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家級經開區40周年座談會在天津舉行。會上,天津經開區、廣州經開區、武漢經開區、宜賓臨港經開區、瀋陽經開區等5家國家級經開區主要負責人作交流發言,共促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
「武漢經開區將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級經開區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國務院對國家級經開區『三創新、兩提升、一高地』的重要部署和湖北省、武漢市關於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會上,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劉子清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促進中部地區提高開放水平」主題作交流發言。
劉子清表示,武漢經開區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勇當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打造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試驗田,鞏固提升先進製造業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碼化,打造數字產業、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
據了解,武漢經開區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東風公司總部所在地、全國汽車產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近年來,武漢經開區堅持向產業轉型要潛力,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向對外開放要活力,全力調結構、促轉型、抓開放,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如何以產業轉型激發全區產業發展潛力?當前,武漢經開區着力打造由1個五千億級核心產業、3個千億級主導產業、5個五百億級新興產業組成的「135」產業體系,積極搶佔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嵐圖、路特斯、猛士等7大新能源整車廠已相繼在武漢經開區落地。
同時,武漢經開區以「汽車+產業」模式,引領新能源、新材料、軟件、晶片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並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產業,實現從「一業獨大」到「多業支撐」轉變。
目前,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能147萬輛,2024年1月至9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31%,自動駕駛示範應用全國領先,「車能軟芯材」汽車生態年度總收入超8000億,獲批商務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示範區,「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對此,武漢經開區圍繞國家「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車路雲一體化」應用等試點,每年拿出30億元支持創新發展,建成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新校區,落地2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匯集由31個院士領銜的研發團隊,助力經開區科技創新。
在武漢經開區科創政策的不斷傾斜與強大科創陣容的加持下,武漢經開區湧現出7納米車規級晶片「龍鷹一號」、東風馬赫動力等一批國內領先的創新產品。近三年,武漢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增長4倍,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實現翻番,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9倍,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年均增速近5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佔GDP比重提高到45%。
此外,武漢經開區堅持向對外開放要活力,積極赴海外招商推介,搭建長江汽車供應鏈平台,連結全球項目資源,聚集外資企業470家,FDI上半年占湖北40%、累計超100億美元,成為湖北外商直接投資最高的區。隨着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武漢經開區出海通道進一步拓寬,獲批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將汽車「出海口」搬到「家門口」,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2023年,武漢經開區整車出口116億元、增長195%,實現翻番,預計今年出口整車10萬輛,出口額達到140億元,構建起「第二增長曲線」。去年,武漢經開區GDP增速在總量前10的國家級經開區中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增長8%、高於全國全省全市水平。
「武漢經開區堅持走轉型發展的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做好『三個必須』。」劉子清表示,當前武漢經開區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處理好產與城的關係,同時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動搖。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武漢經開區要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推陳出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在處理好產與城的關係方面,武漢經開區要堅持跳出老城謀發展,優化空間佈局,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上,推進宜居宜業城市建設,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武漢經開區還要積極應對複雜國際環境,更大力度走出去、引進來,持續優化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和對外合作,進一步留住外企、吸引外資,進一步擴大進出口,更好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劉子清表示,下一步,武漢經開區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家級經開區40周年座談會精神,錨定打造「中國車谷」中心目標,以汽車轉型為引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充分利用武漢科教人才優勢,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同時,武漢經開區要進一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和開放水平提高,加快打造國家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中部地區產業和科技融合創新引領區、湖北對外開放先行區和武漢超大城市的副中心,努力開創武漢經開區工作新局面,助力武漢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為國家和省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張迪 通訊員 武經宣 鄭奇 劉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