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川港文化交流  「嶺南風·香江情音樂會」在成都舉行

川港文化交流 「嶺南風·香江情音樂會」在成都舉行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6-22 18:01:27 來源:香港商報網

    為推動四川香港兩地文化交流,6月21日,「嶺南風.香江情——香港竹韻小集與四川音樂學院交流音樂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是次活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公室聯合四川音樂學院,特邀香港樂團 「竹韻小集」,為成都觀眾帶來《弦歌不絕——百年粵韻復刻計劃講座音樂會》、《嶺南風·香江情——香港竹韻小集與四川音樂學院交流音樂會》兩場音樂盛宴。

    《弦歌不絕》為百年粵韻復刻計劃的成果展示,由竹韻小集胡琴演奏家董芷菁策劃,以粵樂名家丘鶴儔編撰的香港首本粵樂教本《弦歌必讀》 ( 1916) 為藍本,重新整理並復刻早期的粵樂演奏形式,把二十世紀粵樂嬗變呈現舞台。藝術家們帶來廣東八音組《娛樂昇平》、硬弓組合《百花亭鬧酒》、軟弓五架頭《連環扣》、兩排碼揚琴獨奏《倒垂簾》、中西樂組合《雙聲恨》、《餓馬搖鈴》、西樂組合《孔雀開屏》等曲目,展示了粵樂如何從傳統逐漸走向中西兼容、海納百川。

2.jpg

四川音樂學院民族樂團

    「廣東音樂是多元豐富的。近幾年我們對廣東音樂,以及香港本土特色的一些音樂做了很多研究創作工作,」竹韻小集創辦人及行政總監陳照延介紹,早在百年前廣東音樂就與西方音樂有結合,在樂曲中加入了小提琴、爵士鼓、木器等西方樂器演奏,「這次帶來的《弦歌不絕》就是記錄復刻那時的原汁韻味,把近百年廣東音樂的發展呈現出來,讓大家知道廣東音樂的多元性。」

    粵樂又名「廣東音樂」,是香港傳統音樂文化,已入選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與近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更有密切關係。《嶺南風·香江情》音樂會由青年指揮家、竹韻小集助理指揮司徒健執棒,廣東音樂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奏員陳芳毅擔任喉管獨奏。藝術家們不僅帶來以嶄新手法創編的粵樂作品《新彩雲追月》、《平湖秋月》、《春風笑語》及《粵舞昇平》,還以金曲精選《萬水千山總是情》向「香港樂壇教父」顧嘉輝致敬,演奏香港青年作曲家陸尉俊的《蘭桂騰芳》及黃學揚的《廟街探戈》,在保留本土韻味的同時還富於時代氣息。四川音樂學院民族樂團亦演奏了具有四川特色的民族室內樂曲目,讓香港藝術家們感受到了四川文化的多元與雅俗共賞的藝術氛圍。

    作為一支香港的本土樂團,「竹韻小集」秉承「本土精英,文化傳承;植根嶺南,融會中西 」的使命宣言,努力展示香港的中樂文化和香港的聲音。樂團除了深入研習嶺南傳統樂種,也致力發展原創中樂,並通過年輕一代音樂家來展示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樂團至今已舉行專場音樂會逾六十場,教育外展音樂會逾六百場,足跡遍及亞洲、北美洲及歐洲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該演出系列於2023 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的「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先後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成功舉行,成都是此次巡演中的重要一站。近年來,在川港合作交流機制下,從政府、企業到民間,兩地之間人員往來頻繁,文化藝術界交流合作縱深發展,音樂會的成功舉辦讓兩地藝術家共同傳遞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傳承創新。(記者 付莉莉)

    頂圖:香港竹韻小集樂團

責任編輯:嚴燕紅 川港文化交流  「嶺南風·香江情音樂會」在成都舉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