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圳光明「沈少民作品展」至4月9日,港浸大師生觀展

深圳光明「沈少民作品展」至4月9日,港浸大師生觀展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4-03-06 10:04: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1日,位於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的「一群斑馬橫穿馬路——沈少民作品展」迎來了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互動媒體系的師生們觀展。

    作為深圳市光明區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深圳·光明國際公共藝術季的重要內容之一,此次展覽展出了當代藝術家沈少民的10組裝置藝術作品。該項目屬於光明區重點打造的十大文化品牌項目,旨在為公共藝術在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一個專業平台,助力大灣區社會的美育提升和發展。展覽時間 為2023年11月29日——2024年4月9日。

Screenshot_20240306_085005_com.tencent.mm_edit_2605454393352.jpg

    展覽主題「一群斑馬橫穿馬路」,源自沈少民的詩歌《我是我自己的規則》。這一象徵性的畫面,將斑馬的自然習性與現代城市的交通標識相結合,探討了自然與人工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複雜關係,藝術家巧妙地設計斑馬條紋與交通標識的交疊,不僅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也引發了對於自然生態與社會環境界限的社會寓意和哲學思考。

    在參觀過程中,深圳大學本原設計研究中心公共藝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姜蘇軒為師生們提供了詳細的導覽和講解,展現了作品的深層含義,使大家對沈少民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Screenshot_20240306_085009_com.tencent.mm_edit_2594281247520.jpg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副教授Paul Shepherd對沈少民個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作品體現了他在當代藝術的獨特地位,將日常生活物品與前沿技術巧妙結合,展現了藝術與科技的新領域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不僅體現了藝術的發展方向,也為人們探索新的領域提供了啟示。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黃磊表示,參觀此次展覽激發了他們在科技藝術領域的探索欲望。特別是展覽中的《分寸之間》鬧鐘作品,讓師生們重新審視時間與鈴聲的關係,啟發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從細微處發現更多的藝術靈感。

Screenshot_20240306_084954_com.tencent.mm_edit_2623408953245.jpg

    同時,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理學文學碩士,互動媒體專修的在讀學生陳若瑤也分享了她的觀展感受。她表示,整個展廳的佈局十分穩定,色彩搭配合理,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每個裝置作品都蘊含着獨特的意義。特別是《我和我自己》作品,讓她印象深刻。作為首次來到光明觀展,她對這座城市的快節奏生活和友好氛圍留下了深刻印象。

    沈少民把「時間」視作衡量世間變遷的標尺,這一概念貫穿了他的此次展覽的作品主線。作品《時間機器》和《分寸之間》通過單一或組合的時鐘表達時間的循環與摺疊,探討時間的流逝與前進、衝動與回溯,揭示了永恆的對立與衝突。這既是對現實直觀、有力的描繪,又響應了人內心深處的共鳴與認知;同時也象徵正處於社會變革的臨界期、一切顯得模糊不定的「我們」。

Screenshot_20240306_084937_com.tencent.mm_edit_2633363963139.jpg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師生觀展

    作品《聲音的記憶》通過放大日常所用耳機的尺寸製成雕塑,而《聲音的距離》通過動態的裝置把音樂轉換成可視的尺度,展示了音樂的張力。通過這樣與公眾日常生活直接互動的創作方式,營造了一種親密且充滿共鳴的連接。這種作品與公眾之間的互動展現了平等的溝通與尊重,縮短了藝術家與觀眾、創作與體驗者之間的距離,創造了一種共存共享的現場氛圍。

    作品《中國鯉魚》由兩千條被放置在一個巨大的漁網中的用矽膠製成的仿真鯉魚組成。鯉魚作為生物以及其在我們傳統與消費文化中的象徵意義,被沈少民用作表達象徵和隱喻的資源。他通過這些仿真鯉魚,以一種重構和置換的表現手法,展現了自然環境不斷遭受破壞的問題,並寓含警示與預知的意圖。作品反映了現代化對人類生活各方面、尤其是對自然生存環境的影響,批判了現代化社會中對人類能力無限擴張的盲目崇拜和經濟活動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通過這個警示性的寓言,沈少民展現了一種文化趨同下的心理暗示,同時也鼓勵觀眾將其視為一種超越現實的思考方式。這不僅是沈少民對當前狀況和未來可能性的深度感知,也是他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危機的擔憂及警惕。作品背後所隱藏的深刻社會問題既揭示了藝術家細膩的洞察力和表達力,同時也觸發了觀眾對人類生存狀態心理和意識層面的共鳴。

mmexport1709686217328.jpg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師生觀展

    在作品《我和我自己》中,沈少民巧妙地設置了一種鏡像與現實之間的雙重世界,仿佛引導觀眾進入一個充滿神秘和誘惑的迷宮。我們作為旁觀者,似乎永遠在這個迷宮裏尋找出路,這種尋求貫穿了我們的整個觀察過程。然而,尋找出路的旅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複雜性,讓我們長久積累的經驗在此刻變得毫無作用,迫使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體驗一切。偶爾當一道光芒出現時我們誤以為找到了離開迷宮的希望,最終卻發現那只是自身幻想和錯覺的產物。

    沈少民深切地關注着中國的自然及社會生態,用藝術的視角觀察國內社會的高速變遷,展示了他對未來的期待、想像力和對現狀的批判性思考。其藝術探索就是跨越藝術邊界障礙的過程,正如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馮博一在前言中引用顧城在《一代人》中的詩句來概括沈少民的藝術追求和人生態度:「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記者 黃鳳鳴)

頂圖:展示作品


責任編輯:郭昕玥 深圳光明「沈少民作品展」至4月9日,港浸大師生觀展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