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東西薈萃」音樂會回應時代之問

「東西薈萃」音樂會回應時代之問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12-08 22:27:4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3年12月之初的廣州,全球矚目。「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世界媒體峰會等國際盛會相繼舉行,世界目光再度聚焦廣州,文明的多樣性、人類的共同價值、文明的傳承與創新、人文的交流與合作是再度成為探討的焦點。

    近日,廣州交響樂團也以一場意義非凡、陣容鼎盛的「東西薈萃」音樂會,以獨特的角度回應時代之問,以音樂講述當東西文化經典遇上開放包容廣州,將綻放出何等絢爛多彩的文明之光。

    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大力支持下,由廣州交響樂團終身榮譽音樂總監余隆策劃、廣州交響樂團主辦的這場特殊的音樂會,由年近九旬的著名指揮家卞祖善執棒廣州交響樂團與廣東民族樂團同台演出,聯袂作曲家中的80後陳思昂、90後李博禪,以及享譽國際的瑞士作曲家海因里希·史韋沙,共同呈現音樂中深邃動人的東西文明對話。

2.jpeg

    音樂會開篇兩首作品是廣東青年作曲家陳思昂創作的《美麗的大灣區》、琵琶協奏曲《雲開日出》。前者是廣州交響樂團委約作曲家為2019年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開幕音樂會而創作的作品;後者是作曲家在民間採風後創作的琵琶協奏曲,兩部作品都是深植文化土壤,卻又創新升華的作品。

    廣州交響樂團是《美麗的大灣區》最權威的演繹者無疑,在卞祖善的指揮下,樂團清麗脫俗的氣質,靈動毓琇的氣韻躍然紙上;《雲開日出》是陳思昂2015年創作的作品,是對嶺南音樂一次新穎、大膽、成功的詮釋,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道,嶺南音樂讓他的作品具有了真正的內核,民間曲調經過作曲家意象化的創作後能獲得全新的藝術生命,《美麗的大灣區》與《雲開日出》都是陳思昂在大灣區的「嶺南文化」語境下創作的優秀作品。

    琵琶獨奏繆曉錚是當代優秀的民樂演奏家,在這部作品的演奏中,創新的音樂表達之外,我們還感受到她與作曲家陳思昂在音樂的融合創作、詮釋中追求的創新性與可聽性的融匯結合。

    李博禪的嗩吶協奏曲《百年涅槃》氣度非凡,廣交在卞祖善的棒下充分展現出管弦樂寫作的瑰麗雄奇,獨奏劉雯雯的演奏璀璨崢嶸,動心入耳,悠遠、昂揚的旋律如同是對新世界的呼喚。儘管命題艱深宏大,但李博禪的寫作通透、立體,同陳思昂的作品一樣,是追求可聽性與創新性融合的嘗試。

3.jpeg

    下半場的《東西方交響樂》是瑞士作曲家海恩里希·史韋沙完成於1992年的大作,需要由交響樂隊與民族樂隊共同完成。史韋沙80年代旅居香港,對中國傳統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並開始將中國音樂的元素融入作品中。《東西方交響樂》自誕生之日,就被視為20世紀西方音樂融會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嘗試:既使用中西樂隊合奏的方式,也以中國旋律作為主要的創作素材。

    樂曲第一樂章以古箏獨奏《陽關三疊》開啟,廣州交響樂團與廣東民族樂隊的對答由動入靜,搖曳生姿。第二樂章援引啊加《小提琴協奏曲》的溫暖善感的旋律,小提琴與二胡對話,亦中亦西,韻味雋永;此外,對英國作曲家音樂素材的援引,一方面點出史韋沙80年代旅居香港的經歷,另一方面,當年的「英樂中用」也為今日大灣區文化融通埋下歷史的伏筆。

    第三樂章熱鬧歡騰,煙火氣十足,卞祖善老師在介紹這首作品的文字形容「簡直可以讓人們確信這樣的音樂肯定出自中國作曲家之手」,民樂團唱主角的演奏自然是生氣勃勃,小提琴和單簧管的重奏也點染出牧歌旋律的悠遠。第四樂章,兩個樂團合二為一,以傾瀉般音流帶出頌歌般的輝煌與壯麗。

    從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到李海鷹的《第一交響曲「珠江」》;從陳怡的《珠江序曲》到陳思昂的《美麗的大灣區》,廣州交響曲樂團一直推動新作品的創作和演繹。在東西方文明不斷碰撞交流的時代背景中,廣交相信音樂能以其特有的、突破藩籬、創造共鳴的方式,逐步發展、匯聚、形成優秀文化傳承的脈絡。

    這場「東西薈萃」的音樂會,充分發掘嶺南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的內涵,將音樂作品中蘊含的中國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賦予時代的內涵和創新的表現形式,是新時代語境下對文明多樣性的重要詮釋。(記者 何嘉敏 通訊員 翟佳)

責任編輯:林梓琦 「東西薈萃」音樂會回應時代之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