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機械化種植率達82%以上 粵北始興裝備支撐守穩「米袋子」

機械化種植率達82%以上 粵北始興裝備支撐守穩「米袋子」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04-13 23:16:3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空中盤旋的無人機在有條不紊地撒播着肥料,農機手操控着十幾台插秧機、拋秧機有序忙碌在田間地頭上,這是廣東粵北始興縣提升農事生產機械化水平的縮影。「近幾年,全縣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推廣呈現強勁發展態勢,取得了明顯成效。」始興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始興縣早稻種植面積為5.2萬畝,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率要達到82%以上,通過強化農業裝備支撐,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穩群眾的「米袋子」。

mmexport1681396384446.jpg

    近年來,機械化農機逐漸成為始興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通過行政推動、政策拉動和項目帶動,機械化種植技術逐步被廣大農民群眾熟悉和接受,已形成良好的發展機制和社會氛圍。

    尤其進入春耕季,始興縣廣袤的土地上,隨處可見機器快速運轉的場景。連日來,在始興縣馬市鎮、澄江鎮、沈所鎮等地,在農業機械的幫助下,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苗盤上滑落,整齊有序地插在田裏。不到一小時的工夫,二十多畝多水田的插秧拋秧工作便可完成。「機械化插秧具有人力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馬市鎮德優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德優介紹,一台插秧機每天能完成55畝插秧面積,整個春耕季下來,他們合作社早稻機插面積就能超10000畝,效率是人工插秧的幾十倍,而且機插還具有秧苗深度准、間距均勻整齊、有益禾苗生長、便於後期田間管理等優勢。利民農機社會化服務專業隊農機手林永強操作有序拋秧機已經三年了,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服務群眾的面積達到了六千畝。「機械化拋秧效率比較高,1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畝,稻苗的返青也快。」

    目前,從自動化機械耙田,到水稻育秧,再到如今的秧苗栽種、無人機施肥除草,始興縣春耕春種全流程都實現了機械化,農事生產便捷又高效。其中,始興縣在沈所鎮建設的水稻育秧基地首次實現了早稻育秧的機械化。在這裏的育秧基地里,兩條育秧流水生產線所有工序都由機器一次性完成,一個小時就能育秧800盤,一條育秧線一天能育秧6000盤左右,育秧的高效為早稻種植打下了堅實基礎。

mmexport1681396388979.jpg

    沈所鎮水稻種植戶彭長優深刻感受到機械化帶來便捷,今年她種了五十多畝早稻,從打田、育秧、播種,到接下來的施肥、打藥、收割等環節,都基本機械化作業,讓她省心省事。「接下來計劃種植一百畝晚稻。」彭長優說,機械化種植增強了她擴大耕種面積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通過農機推廣、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等方式,積極提供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解決了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同時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與應用政策,大力開展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試驗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量轉型升級。」始興縣農業機械管理總站站長曾廣和說,目前,始興縣水稻機械化率達到了79.27%,今年還要繼續提高,達到82%。

    據統計,目前該縣有1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總動力達23.0073萬千瓦,裝備總數283台。曾廣和表示,他們將繼續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抓好農業機械化生產各項工作,主攻農作物機械化薄弱環節,加大農機化先進實用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力度,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和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李芳 通訊員 劉真 屈青青 鄧楚妍)

    頂圖: 始興縣生產種植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嚴燕紅 機械化種植率達82%以上 粵北始興裝備支撐守穩「米袋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